AI正在偷走你的健康和创作权?三招教你夺回主动权
科梗潮玩2025-04-16

一、你刷到的医生可能是代码:AI健康骗局正入侵手机

刷到“三甲医院张主任”推荐排毒丸的视频时,52岁李阿姨在直播间下单了3980元套餐。三天后因腹痛就医,医生发现这些所谓“日本进口酵素”实际是地下作坊生产的泻药。这一典型的AI健康骗局案例并非个例,2024年国内已出现27起类似案件,受害者多为中老年群体。

AI生成的医疗广告正以三种形态渗透生活:

  1. 换脸医生:运用Deepfake换脸技术将网红脸移植到医生形象,口型完全匹配脚本。
  2. 剧本工厂:通过ChatGPT批量生产“亲身经历”故事,某团伙一周产出800条养生视频。
  3. 精准推送:利用健康问卷收集用户数据,这其中存在着严重的健康数据收集风险,比如向糖尿病患者推荐“无需打针”的虚假疗法。

某MCN机构内部流出的操作手册显示,他们专门收集退休医生证件照,用AI生成问诊视频。这些账号月均带货超200万,利润率高达70%。

二、画家的噩梦:你的作品正在喂养AI怪兽

深圳插画师林薇发现,自己创作的《敦煌飞天》系列被某AI绘画软件“复刻”。更惊人的是,该软件还能生成30种风格变体——而这一切未经她授权。这一数据投喂侵权案例并非孤例,2024年AI版权纠纷案同比激增300%,创作者面临三重围剿:

侵权方式 案例 维权难点
数据投喂 某平台用10万本网文训练模型 无法追溯具体侵权作品
风格克隆 AI生成“类莫奈”画作 法律未定义“画风版权”
二创洗稿 将小说改编成短视频剧本 难以认定实质性相似

某AI公司技术总监坦言:“我们的模型吃掉了整个互联网,就像人吃了猪肉长成肌肉,你说这肉属于哪头猪?”这种比喻引发创作者强烈反弹,英国240万创意工作者正推动《数据透明法案》,要求AI公司公开训练数据来源。

三、防御指南:普通人应对AI威胁的三道防火墙

面对AI双刃剑,我们既不必恐慌也不能躺平。上海网信办专家王磊建议搭建“认知 - 技术 - 法律”三级防护网:

第一道:信息甄别术

  • 看瞳孔反光:AI生成人像通常没有眼神光细节
  • 查专业资质:真医生能在“好大夫在线”查到执业信息
  • 问具体原理:要求对方解释“量子疗法”的物理依据

第二道:数字护盾

  1. 安装「AI雷达」插件,自动检测合成内容
  2. 开启手机「反精准推送」模式,阻断数据收集
  3. 使用「创作水印」,在图片嵌入肉眼不可见的版权码

第三道:集体行动
广州已出现首个“AI维权合作社”,成员共享侵权证据、分摊律师费。该组织半年内帮助画家追回87万元赔偿,形成可复制的“群体诉讼”模式,这也是一种有效的AI版权纠纷解决途径。

四、技术向善:正在发生的积极改变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三项革新正在重塑规则:

  1. 区块链确权:蚂蚁链推出“创作DNA”系统,每次AI调用作品都会生成智能合约
  2. 收益分成器:抖音测试“创作基金”,AI生成内容收益的20%返还给灵感来源者
  3. 反向赋能工具:MiniMax新推出的「灵眸」插件,能帮作家自动检索网络侵权内容

华为工程师展示的手机端侧AI芯片,可在本地完成内容检测,不再上传云端。这种“隐私计算”技术使健康数据留存个人设备,从源头切断信息倒卖。

当我们教会长辈使用“AI防骗自查清单”,当画家学会用区块链保护作品,当立法者开始讨论“数据权属认定标准”,这场人机博弈正在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制衡。技术的列车不会停驶,但握紧方向盘的不该只是科技巨头——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是这趟旅程的导航员。


想深入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种种奥秘吗?快来收听以下音频节目!众多听众反馈,通过收听节目,他们对AI有了全新的认识,在面对AI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时更加从容自信。

这些音频拥有文字无法替代的独特体验,主播生动的讲述让案例更加鲜活,仿佛带你置身于AI的发展浪潮中。节目涵盖了AI在内容创作中的滥用、创作者与科技公司的矛盾及解决办法、行业整合态势、人文社科研究者的焦虑等多方面内容,为你呈现一个全面的AI世界。

点击收听,你将获得延伸价值,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提升应对AI时代的能力,实现个人成长。别错过这场AI知识盛宴,快来开启你的音频之旅吧!

相关节目

我国自己的AI推理框架出炉

时长:06:512025-03-17来自专辑:国际AI快递

创作者和AI公司打得正欢

时长:07:322025-03-17来自专辑:国际AI快递
扫描二维码下载
听广播/听音乐/听新闻
4.5亿用户的选择
热门文章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