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鹿红着眼睛问我:"姐,领导说我PPT配色丑,我是不是真的特别差劲?"这个毕业于985高校的姑娘,入职三个月已经第三次躲在洗手间哭了。有次客户随口说"数据再核对下",她熬夜把80页报告重做了三遍。这里就涉及到职场情绪管理技巧,很多职场新人像小鹿一样,难以应对外界的评价,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这种似曾相识的场景让我想起心理咨询师张霞说过的现象:有些人像没穿盔甲就上战场,外界的评价像利箭直接刺穿心脏。而那些从容应对批评的人,内心都有个叫做"内聚型自我"的保护层。
张霞老师提到的内聚型自我,就像在心里建了栋抗震房子。有它的人遇到地震(负面评价)时,房子可能会晃,但不会塌。而没建成的人,每次轻微震动都像世界末日。
这种心理盔甲的关键锻造期在0 - 6岁,也就是内聚型自我形成阶段,同时也包含了童年期心理盔甲锻造方法:
我的朋友阿杰是典型反例。35岁的他至今记得5岁时想学钢琴,父亲那句"你不是这块料"。直到去年被裁员,他才在心理咨询中发现:自己始终活在父母的否定预言里。
按照张霞老师的方法,他用半年时间完成心理重建,这就是成年自我重建步骤:
这6个练习其实就是心理弹性提升练习:
在茶水间再遇见小鹿时,她正对质疑方案的同事说:"这部分数据来源是统计局年鉴,如果您有更权威的数据源我们可以探讨。"阳光照在她微微抬起的下巴上,我仿佛看见有块透明的铠甲正在生成。
很多听众反馈,听完这几期音频后,对自我成长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疗愈自我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心理咨询师张霞在音频中深入剖析了内聚型自我,指出自卑的人自我破碎,而自信的人拥有稳定的内聚型自我,像董玉辉就是凭借强大的内聚型自我在批判中坚守自我。
音频中不仅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讲解,还有生动的案例分析,这种独特的声音体验是文字无法替代的。它详细阐述了内聚型自我的形成过程以及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还给出了没有形成内聚型自我的补救方法。如果你也渴望自我成长、疗愈内心,不妨点击音频,跟随张霞老师的讲解,踏上探索自我、活出精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