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课程介绍 - 白先勇教授
04:222 - 1 - 1. 昆曲的源流
05:032 - 2 - 2. 晚明清初的昆曲盛況
06:432 - 3 - 3. 清中叶的花雅争胜
10:152 - 4 - 4. 昆曲在二十世纪初的「死亡」
04:282 - 5 - 5. 昆剧传习所
09:492 - 6 - 6. 《十五貫》: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09:532 - 7 - 7. 从职业昆剧团到青春版《牡丹亭》
04:553 - 1 - 1. 晚明社会文化变动
09:193 - 2 - 2. 晚明经济发展及风气之改变
10:103 - 3 - 3. 明末南戏及昆曲之发展
06:483 - 4 - 4.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07:213 - 5 - 5. 昆曲折子戏的形成
06:353 - 6 - 6. 从案头到场上:(一)《牡丹亭‧游园‧惊梦》
17:193 - 7 - 7.从案头到场上:(二)《长生殿 • 哭像》
05:244 - 1 - 1. 昆曲:以歌舞呈现诗的意境
07:134 - 2 - 2. 影响《牡丹亭》的抒情诗传统:(一)《诗经》
05:364 - 3 - 3. 影响《牡丹亭》的抒情诗传统:(二)唐诗、宋词
08:174 - 4 - 4. 《牡丹亭》的重要性──高举「情」的旗帜
04:094 - 5 - 5. 《牡丹亭‧惊梦》內容
07:144 - 6 - 6. 《牡丹亭‧惊梦》──满园春色的触动
07:104 - 7 - 7. 《牡丹亭‧惊梦》──生旦的双人舞
10:065 - 1 - 1. 昆腔音乐的起源
08:155 - 2 - 2. 明中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
15:305 - 3 - 3. 曲牌体──昆曲音乐的结构
09:165 - 4 - 4. 昆曲演唱的要点──识字、四呼五音
07:005 - 5 - 5. 昆唱艺术的境界
04:52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