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宝珀进入中国时,面对经销商对高端腕表市场认知不足的困境,坚持要求新店必须符合品牌形象标准。即便合作伙伴多次以"位置有限市场不成熟"为由推诿,品牌方仍拒绝降低入驻商场的装修规格和选址标准。这种坚持在初期导致开店进度缓慢,但为后续爆发打下基础——2006年成都亨德利百年老店合作时,通过培训年轻员工、优化服务细节,首月即创造80万元销售额,印证高端品牌定位策略中,必须用产品+体验双重标准建立认知壁垒。
反观元气森林的崛起,其"零糖零卡"口号能快速占领市场,核心在于精准匹配智能终端的传播特性:短文本易记忆、视觉符号易传播。这证明品牌定位必须结合技术媒介特征迭代,即采用技术媒介迭代策略,而非单纯复制传统广告模式。
在品牌定位方面,还需警惕品牌战略摇摆风险,很多品牌扩张失败正是源于此。而实战中可运用品牌三级定位模型,即三级定位检验法:技术门槛(如法丽兹曲奇独家设备)>场景适配度(如盐津铺子散装零食创新)>文化符号穿透力(如宝珀腕表工艺展)。同时,渠道选择要遵循渠道选择铁律解析中的三不原则:不符合品牌调性的商场不进、无法获得黄金展位的不签、经销商运营能力不足的不合作。
2006年斯沃琪集团要求宝珀入驻北京银泰百货时,操盘手顶着"违背集团战略"的压力拒绝合作。核心矛盾点在于:同一商圈内两家经销商门店相距不足十米,必然导致价格战和服务标准混乱。这种决策需要双重判断能力——既看懂王府井商圈客群结构(旅游流量>高端消费),又预判渠道过度饱和对品牌溢价能力的伤害。
比亚迪2020年转产口罩的案例同样印证此逻辑:看似跨界的决策,实则基于其模具开发能力和工厂柔性生产体系的深度挖掘。这揭示企业经营的本质不是坚守品类,而是动态匹配核心能力与市场需求。
抗压决策模型:
小马宋提出的"价值创造三原色"在宝珀案例中得到完美诠释:功能价值(瑞士机芯技术)、体验价值(上海新天地会所服务)、象征价值(285年制表历史)的融合,让品牌在2004 - 2006年店铺增长300%。这背后是技术应用的精准分层:
反例是某国产手表品牌,盲目将80%预算投入直播带货,导致品牌调性崩坏、经销商集体反水。这验证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当代解读:短视频适合制造流行,但高端品牌需要控制内容密度和呈现节奏。
宝珀中国操盘手在2005 - 2008年期间拒绝过23个商场入驻邀请,包括北京金融街核心地段。当时承受着"阻碍集团扩张"的质疑,但事后证明该区域高端消费基础薄弱——5年内有7个奢侈品牌撤柜。这种决策勇气源于三种能力建设:
拼多多早期坚持社交裂变而非广告轰炸的策略,同样是对"伪需求"的清醒认知:三四线城市用户更需要购物娱乐化体验,而非单纯的性价比宣传。
风险决策四象限工具:
高价值 低价值
高成功率 | 战略级机会 | 谨慎评估
低成功率 | 建立试验田 | 坚决放弃
深圳万象城案例展示如何将"低成功率高价值"项目转化为成功:通过3个月动线改造方案说服开发商调整店铺位置,最终使该店成为华南区销售冠军。
很多听众反馈,这些音频让他们在营销和品牌运营方面收获颇丰,找到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音频中有许多独特的元素,比如案例录音,能让你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商业场景中,感受决策的过程和背后的逻辑,这是文字无法替代的体验。
在这些音频里,你能听到小马宋对「营销的变与不变」的系统性论述,了解互联网时代营销的变化趋势、技术对营销能力的延伸等内容。还能知晓宝珀等奢侈品牌在不同阶段的市场策略和发展困境,以及如何坚守品牌定位做出正确决策。点击音频,开启一场商业知识的学习之旅,为你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增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