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心理咨询案例聚焦于一名17岁男孩因青春期父亲缺位影响产生的心理困扰。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长期面临男性角色缺失,主要由母亲、外婆等女性亲属抚养,导致其对母亲产生过度依恋,并出现厌恶男性的倾向。进入青春期后,他因内心孤独对同班男生产生强烈情感依赖,自认为发展出同性恋想法,引发家庭激烈冲突。
心理咨询师张夏通过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介入,帮助家庭分析成长中男性角色缺失的影响。父母反思家庭角色缺失反思,父亲主动承认长期缺位,转变教育方式并向孩子道歉。亲子关系冲突在家庭共同努力下逐步修复,孩子情绪逐渐稳定,重新回归校园。
针对男孩的同性依恋现象,咨询师指出其情感需求源于对关爱的渴望,而非明确的同性恋行为。通过分析青少年同性依恋现象与真正性取向的区别,引导其正确认知情感需求。案例中引用李银河教授同性恋研究,强调社会对多元性取向的理解,同时建议家庭持续关注青春期亲子关系修复,帮助孩子建立健康人际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