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围绕躁郁症患者的亲身经历展开。主播张超与嘉宾李松伟、阿杰共同探讨了确诊心理疾病的过程,阿杰回忆2017年在香港求学期间因家庭变故首次出现情绪麻木症状,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初步察觉异常,2018年因工作能力严重受损最终确诊双向情感障碍,强调确诊时反而因“病症具名化”感到解脱。
话题延伸至药物治疗与心理咨询的作用。张超分享2019年因躯体化症状就医确诊中重度抑郁的经历,李松伟指出心理量表仅作参考,需结合临床观察。阿杰描述服药期间情绪波动,提到医生用自身用药经历解释副作用,并详述躁狂期捏碎超市商品、抑郁期自我封闭等极端行为,揭示躁郁症不同阶段的表现差异。
讨论聚焦社会对心理疾病的误解与病耻感。嘉宾分析文艺创作圈将躁郁症浪漫化为“天才病”的误区,以及职场和家庭中对患者的污名化现象。阿杰通过出版《我是个年轻人,我得了躁郁症》记录康复经历,强调患者需要社会支持而非过度标签化,书中“依赖疾病逃避现实”的反思引发共鸣。
康复阶段的核心挑战包括停药复发风险与身份重构。阿杰提及2020年停药后经历公司倒闭等现实压力,最终通过担任心理教师实现自我接纳。节目呼吁公众理性看待心理疾病,李松伟建议从工作能力、社交功能等维度判断就医必要性,并提醒躁郁症患者需警惕情绪周期转换时的行动力突变。
2776028168:3年了,希望能快点好起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