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传统中对逻辑持有不信任态度,认为事实无需逻辑介入,且逻辑的“自言”“假说”等概念被视为哲学腐化的根源。龚自珍等中国文人主张“圣人不言”,但哲学家本身却常陷入辩论与言说,如老子留下五千言、孔子周游列国传道,揭示哲学与生活的矛盾。
西方哲学因过度依赖逻辑和系统化而偏离生活本质。苏格拉底开创的“定界说”传统导致哲学陷入对字眼的解說与分类,使思想僵化。莎士比亚等作家因避免定界说而保留语言的生命力,但现代哲学却因追求逻辑完美,将真理切割为派别之争,最终扼杀真理的多元性。威廉·詹姆斯批判机械化的理智主义,主张回归对生活的直接体验,认为哲学应关注“经验的要素”,而非构建封闭系统。
东西方哲学对比显示,中国思想更倾向简洁表达与生活贴近,而西方哲学因执着于逻辑论证与归类,逐渐丧失对人性与现实的感知。作者强调,真理无需系统证明,而应通过直觉与体验触及,正如惠特曼所言“我照现在的地位我已足够”,哲学的价值在于维持对生活矛盾的开放性而非追求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