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聚焦上海武康路的前身“福开森路”及其命名渊源。法租界时期,美国传教士福开森因参与南洋公学管理及筑路活动,其开拓的土路被法租界扩展为煤渣路并冠名。1943年汪伪政府接收租界后,福开森路更名为武康路,得名于浙江武康县。
武康路沿线历史建筑丰富,包括邬达克设计的武康大楼(原诺曼底公寓)。节目提到两位中国近代建筑师:留德博士奚福泉和中德混血谭垣,两人均在武康路留下设计作品。路书播客还梳理了近代艺术史与收藏史相关人物,如兰登华尔纳、弗利尔、马尔罗等西方藏家,展现跨文化交流脉络。
福开森作为“洋遗老”,其跨界身份涉及教育、城市规划及中西交流。节目强调其与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关联,并通过路书往期内容串联起中国近代史中的外国探险家、收藏家群体,呈现全球化视角下的本土文化碰撞。
最后,主持人回顾路书往期节目主题,涵盖丝绸之路探险、佛教艺术研究、古典家具收藏等领域,呼应福开森路所承载的多元文化交融特征。节目通过历史地理与人物故事的结合,勾勒出上海租界时期独特的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