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欧美市场对非财务指标的严苛审查。环保达标标准、碳排放限制、员工福利保障及供应链合规审查等要求,成为企业进入发达市场的主要障碍。这些标准常被质疑为环保双重标准或政治正确争议,但客观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升级。
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作为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涵盖碳排放限制、水资源消耗管控、风险管理透明度等维度。其初衷是推动企业在盈利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但实施中因标准难以量化引发分歧。例如,美国SpaceX因发射基地周边海龟保护问题被FWS限制发射频率,凸显环保标准与商业效率的冲突。
中国企业的案例同样典型。宁德时代在匈牙利投资建厂时,尽管承诺采取更严格的环保措施并缩减用地,仍因当地对水资源消耗和排放超标的担忧遭遇项目停滞。此类事件反映了部分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刻板印象,以及非财务指标审查的潜在武器化倾向。
ESG体系的两大核心问题——标准量化难度与易被政治化利用,成为国际商业争议焦点。如何平衡可持续发展要求与商业效率,仍是全球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