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物质分为三类:矿井甲烷(单独一类)、除矿井甲烷外的爆炸性气体蒸汽薄物(二类分2A/2B/2C),以及爆炸性粉尘纤维(三类分3A/3B/3C)。其中,矿井甲烷作为最小点燃电流比的基准物质,导电性粉尘(3C级)因兼具可燃性和导电性,危险性最高。性能参数包括闪点、燃点、引燃温度(分T1-T6组)、爆炸极限(危险度H计算)和最大实验安全间隙(衡量传爆能力的关键参数)。
爆炸危险环境分区基于释放源特性和通风条件。气体蒸汽环境分为0区(持续存在)、1区(周期性出现)和2区(偶然短时出现);粉尘环境对应划分为20区、21区和22区。例如,密闭容器内属0区或20区,储罐呼吸阀附近属1区或21区。通风良好可将危险等级下调一级,但局部死角需提高等级。
划分原则强调释放源为基础,通风条件为调整因素。连续级释放源对应最高危险区,局部机械通风可针对性降级,但无法整体调整。障碍物或凹坑处需局部升档,防火堤可缩小爆炸范围。该内容为爆炸防护技术核心考点,需重点关注分区标准和等级调整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