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钢铝关税引发连锁反应
美国政府于3月12日对进口钢铝加征25%关税,欧盟随即宣布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重点针对哈雷摩托和美国威士忌关税。美国威士忌成为欧盟精心选择的打击目标,因其主要产区位于特朗普的票仓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此举旨在施压美国政治核心区域。
特朗普强硬回应与法国葡萄酒威胁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抨击欧盟为“最具敌意”的贸易伙伴,并威胁对法国等欧盟国家输美葡萄酒、香槟加征200%关税。法国作为美国最大葡萄酒进口来源国,2023年对美出口额达25亿美元,若关税落地将重创法国葡萄酒产业。欧盟表示将继续反击,强调“双输”风险,但特朗普坚持通过极限施压迫使对手让步。
加拿大关税报复案例与策略共性
加拿大曾通过加征电力关税及下架美国酒类产品实施报复,特朗普则以加征50%关税反制,最终迫使加拿大妥协。类似策略被欧盟效仿,但特朗普以更高关税威胁试图压制对手,凸显其“以超级大国国力为武器”的贸易战逻辑。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多重目标与全球影响
特朗普视关税为缩小贸易逆差、刺激制造业、弥补财政赤字的核心工具,其政策不仅针对欧盟、加拿大等盟友,还波及日本、印度等国。股神巴菲特批评此类措施为“战争行为”,而墨西哥等国为求自保,甚至提议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换取美国豁免。
贸易战升级与各方博弈前景
美欧贸易战升级可能导致双方商品互售停滞,例如美国威士忌与法国葡萄酒市场将受重创。欧盟呼吁谈判避免双输,但特朗普坚持“美国赢两次”策略。分析指出,关税通胀化(如200%税率)与盟友反制加剧了全球贸易体系动荡,而部分西方政客试图转移矛盾至中国,实则自身仍是特朗普的主要打击目标。
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冲击
这场以关税为武器的博弈不仅冲击美国国内产业(如烈酒出口),还暴露了盟友间的信任危机。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妥协案例显示,中小经济体难以抗衡美国压力,但欧盟的强硬态度可能成为贸易战走向的关键变量。各方在“数字坟场”般的关税泡沫中陷入僵局,最终结果或将重塑全球贸易规则。
浮赢如亏:AI播报不犯错,可也没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