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楚两国通过争夺郑国展开政治博弈,形成大国争霸格局。晋国或楚国战胜后,郑国随之依附胜者,推动胜者实力扩张。由此揭示:霸权形成依赖军事胜利与小国依附的循环,而非依赖结盟或培植他国势力。
杜牧、贾林等提出,强国无需权谋策略与结外援,只需以军事威权加于敌国,即可破敌国都、实现征服。陈浩进一步强调,掌握智力与威权后,通过不可战胜的兵力威慑,诸侯将主动归附,无需刻意结盟。其主张暗含王道思想,认为仁义智谋可凝聚民心,甚至惠及万物,如商汤德政治国典故所示。
商汤“网开三面”的仁德之举,以德政治国感召诸侯,使其主动归附。此举不仅体现对禽兽的仁德,更延伸至治国层面,彰显以德服人、天下归心的理念。最终,军事威慑与德政教化殊途同归,均指向“不争天下之交”的霸权逻辑:强权与仁德皆可瓦解敌国意志,实现“其城可拔,其国可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