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涉及事故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压力管道事故主要由随时间发展的缺陷引起,包括腐蚀、冲刷磨损、开裂等问题。腐蚀类型可分为内腐蚀(介质引起)和外腐蚀(土壤环境),按形态分为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机理包括均匀腐蚀、点腐蚀和缝隙腐蚀。冲刷磨损与流速、颗粒硬度和管道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弯头及变径区域易受冲击。
应急处理措施要求对超压超温、异常振动、安全装置失效等情况采取紧急处置。管道泄漏时,毒性介质泄漏、裂纹缺陷及壁厚不明等情况禁止带压堵漏,此类操作受政策限制且风险极高。2018年考题显示,密封面失效可通过带压堵漏修复,但元件裂纹泄漏需严格禁止。
典型事故预防需关注特殊破坏形式。蠕变破坏表现为直径变形和轴向裂纹,常见于焊缝区域,表面氧化层掩盖内部损伤,2019年考题验证了其直径变形特征。液击破坏需通过缓慢启闭阀门、缩短管道长度及设置安全阀防护,控制液击压力不超过运行压力10%。振动破坏需避免共振,通过调整管道固有频率或增强支架刚度。
长输管道需重点防范第三方破坏与腐蚀。采用阴极保护(强制电流或牺牲阳极)联合防腐层可延缓腐蚀,薄弱区段、高腐蚀速度区域需加强监测。地质灾害和人为破坏(如盗油)是长输管道的特殊风险源,需结合环境监测与安全防护措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