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顺治年间,山东腾县义县一带因盗寇横行,官府推行清朝盗户政策,将归顺的盗寇另立户籍,称为“盗户”。官府袒护盗户,导致民间诉讼常围绕盗户身份诉讼争议展开,双方争执不休,甚至需查阅户籍判定真伪。
官署狐狸作祟事件中,县官之女被狐妖迷惑,法师将其封入瓶中。狐妖谎称“盗户”求生,暗讽官府政策荒诞,引发民众讥笑。某乙假冒盗户身份,借算卦人指点方向前往东南,参与寺院盗窃案件,盗取财物后隐匿身份,借赃款购置田产,终因酒后失言暴露往事。
另一大盗反遭抢劫事件中,大盗被小盗以鞭打烧烙逼供夺财。大盗痛恨盗行,转而投靠官府,协助剿灭盗贼,并以相同刑罚惩治昔日同伙。此事成为当地打击盗寇的转折点,凸显盗户政策的复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