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15晚会揭露了多个行业乱象。在卫生用品领域,部分厂商回收使用过的卫生巾、婴儿纸尿裤等产品,通过二次加工制成“高吸收材料”重新流入市场,涉及卫生用品回收乱象,严重污染卫生护理产业链源头,甚至波及老年安睡裤等品类。
食品安全问题聚焦虾仁保水剂超标现象。部分电商平台销售的虾仁配料表仅标注“水和虾仁”,实际却违规添加保水剂,存在虾仁保水剂超标隐患。此外,预制菜品控争议持续发酵,黄焖鸡等餐饮连锁品牌被曝使用劣质原料,暴露出食品行业监管漏洞。
基础建设领域曝出电缆偷工减料案例。劣质电缆被用于学校、福利院等民生工程,橡胶层包裹铁芯的伪劣产品埋下安全隐患。这种偷工减料行为通过虚假资质认证逃避监管,直接威胁公共安全。
家电维修行业存在系统性欺诈。啄木鸟等平台通过虚构故障、夸大维修难度等手段收取高额费用,家电维修套路曝光后引发对互联网服务类平台信任危机。部分维修工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实施欺诈,形成黑色产业链。
互联网时代隐私数据泄露途径更加隐蔽。骚扰电话升级为AI语音诈骗,电商平台用户信息被倒卖至口腔医院等机构。通过公共WiFi、短视频评论等渠道获取用户画像,精准营销与隐私侵犯界限愈发模糊,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亟待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