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第二次关税谈判于5月1日结束,双方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仅同意于5月中旬继续磋商。此次谈判围绕日本汽车关税加征展开,美国自5月3日起对日本进口汽车实施25%关税,导致日本汽车产业成本飙升,直接影响其GDP贡献(8.3%)和558万就业人口。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公开提及可能利用日本抛售美债风险作为反制筹码,若抛售千亿美元美债,或将推高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增加美国政府利息负担。
除汽车关税外,驻日美军费用分摊争议成为另一焦点。美国要求日本承担费用提升四倍至84亿美元,但日方反对将安全议题与贸易谈判捆绑。此外,美国施压日本接受日元汇率升值压力以促进美元贬值,并试图降低美国农产品进口壁垒,但日本担忧重演“广场协议”式经济冲击。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融资项目虽获日本口头承诺,但国内反对声高涨,认为投资回报与需求不匹配。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进口量或锐减75%-80%,零售商面临成本翻倍与供应短缺。美方近期主动向中方传递谈判信号,中方正评估回应。分析指出,美国若无法解决美国进口替代来源短缺问题,其供应链与消费市场将承受更大压力。日本与东亚制造业产业链的紧密关联,也令美方在施压时需权衡区域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