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能源车领域聚焦陆空两栖交通工具的研发,分为一体式飞行汽车和分体式飞行汽车。前者如马斯克投资的Model A,采用碳纤维与钛合金结构,实现折叠机翼设计,完成垂直起降与低速路面行驶;后者以小鹏陆地航母为代表,通过分离式陆行体与飞行模块解决收纳问题,计划2026年量产。当前技术难点集中在动力切换、法规兼容性及成本控制,分体式设计因技术成熟度较高更受市场关注。
全固态电池技术被视为解决液态电池安全性与能量密度瓶颈的关键,能量密度预计达400Wh/kg以上。日本丰田主攻硫化物电解质电池路线,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量产车型;中国企业如比亚迪、蔚蓝新能源聚焦氧化物与聚合物路径,已实现400Wh/kg电芯实验成果。技术难点包括电解质材料稳定性与量产成本,全球竞争格局呈现中日韩差异化布局,中国在磷酸铁锂领域优势明显,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预计2030年全面铺开。
特斯拉自动驾驶套件FSD因数据合规问题在中国面临适配挑战,而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通过多传感器融合与AI大模型实现本土化优化,支持城市道路自动变道与复杂场景预判。技术路线分为视觉方案(特斯拉)与激光雷达方案(比亚迪A/B套餐),后者依托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技术提升环境感知精度。市场竞争聚焦算法迭代与硬件成本控制,比亚迪通过全系标配策略推动城市智能驾驶系统普及化,特斯拉则通过本土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功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