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期在贸易战中呈现明显颓势,其最初针对全球发动的贸易战策略被指缺乏计划性。通过暂停对多国加征关税的调整,暴露了特朗普政府所谓“交易的艺术”的实际矛盾,贸易战大败局的本质逐渐显现。分析认为,若美国仅针对中国实施精准打击,反而能避免引发多国反弹,但当前的仓促决策导致贸易战第一回合以失败收场。
美国国债市场近期出现剧烈波动,十年期和三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垂直上升,反映出市场对美国经济的担忧。尽管最初猜测抛售主体为中国或日本,但最终发现散户与机构集体抛售行为加剧了长期国债流动性风险。这一现象不仅打破美国国债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信任,还导致美股与美债同步下跌,避险资产失效的连锁效应令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特朗普政府宣称通过贸易战联合70余国围堵中国,但缺乏具体名单和实际协议支持,盟友围堵计划的真实性遭到质疑。美国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施压全球,但多数国家未予回应,暴露其外交策略的孤立性。随着美元系统地位面临挑战,国际资本对美国长期国债的抛售行为进一步削弱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稳定性。
最终,美国在贸易战中的仓促决策与国债市场的双重困境,导致其国际信用和金融主导权受损。各国逐渐意识到美国在贸易博弈中的弱点,未来谈判策略可能转向拖延战术,加剧美国应对压力的难度。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美国试图维持全球经济霸权的尝试遭遇重大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