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中年时期在鲁国推行儒家教育管理体系,培养弟子如曾参拜师孔子门下,为学派注入新生力量。他提出“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治学思想,强调周礼仁义治国理念的核心价值,常与弟子探讨学习与人生理想。子贡求教善恶标准时,孔子阐释“好人喜爱、坏人惧怕”的处世准则;子路座右铭争议则引发孔子批评其固步自封,强调助人之心不可失。
鲁国内乱期间,公孙不扭叛乱困局使其试图拉拢孔子治理费城。孔子虽动摇于实践政治主张的机会,但因子路激烈反对“与逆贼为伍”及多数弟子不赞同,最终放弃此行。鲁定公召见孔子时,感念其维护正道、拒绝叛乱的忠诚,加之孔门弟子在地方展现卓越政绩,决定重用孔子。
公元前501年,51岁的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官职,开启以仁义治国志向为核心的从政生涯。这一任命标志着其教育理念向政治实践的延伸,同时也为鲁国应对内忧外患提供了新的治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