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小军分享了自己在德国留学五年后归国,成为独立音乐教师的职业选择。她提到,留学期间感受到中西文化冲突,尤其是德国媒体对中国文化的消极态度,促使她决定回国。归国后,她因专业背景与国内体制内音乐教育体系不兼容,放弃了考编的传统路径,转而通过人情网络在音乐机构和高校担任自由职业钢琴教师。
小军对比了自由职业与体制内工作的差异,认为自由职业在时间支配和专业自由度上更具优势,但也面临社会评价体系的压力。她坦言,父母及同行对自由职业的偏见(如“不稳定”“非正式工作”)曾引发冲突,但通过展示实际收入成果逐步获得家庭理解。她强调健康的教育理念应鼓励个体直面挑战而非追求安逸,并计划未来五年内稳定职业状态后转向音乐创作。
关于职业规划,她提到动态平衡的重要性,认为自由职业需持续适应不同人生阶段的需求。尽管目前对自我认同仍有阶段性焦虑,尤其是面对体制内同行的社交压力,但她通过成果积累逐步建立信心。最后,她反思了中西教育体系对专业路径的影响,认为留学经历虽带来文化冲击,但也强化了独立思考和职业选择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