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实行计划经济,国有企业主导就业,平均工资仅为美国的3%。工资制度以工龄为核心,缺乏教育激励,导致生产率低下,中国平均工资增长趋势长期停滞。
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影响显著,其市场化工资机制鼓励技能与教育水平挂钩,推动中国平均工资增长趋势加速。至2000年,民营企业占比城镇就业60%,工资水平超越菲律宾、泰国等邻国。
劳动力供给变化方面,计划生育政策减少劳动力增速,叠加中国人口迁移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超1.6亿(2016年)。初期迁移抑制工资增长,近年迁移放缓后,劳动力供给趋紧推升工资标准。
中国劳动力教育水平提升与技术投资成为关键。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从65%(1982年)升至96%(2019年),中等教育完成率增长至22%。工厂机械化与研发投入促使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驱动工资上涨,工人产出与分工效率显著提高。
未来中国经济需应对规模经济挑战,平衡劳动力供给变化与教育程度提升,以维持中国平均工资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