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因仕途抱负未展,向襄阳官员韩荆州递交了一封名为《与韩荆州书》的求职信。信中,他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开篇,将韩荆州比作比“万户侯”更值得结交的人物,展现其独特的自荐风格。通过唐朝举荐制度,李白试图以文武双全的才华打动对方,甚至提出“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豪言,彰显自信。
然而,韩荆州认为李白性格自负,未予录用。这封求职信随后在唐代文人圈流传,成为文人轶事中的经典案例。信中夸张的自我评价与求职失败的反差,被时人视为“唐朝社死事件”。尽管如此,李白并未因此消沉,反而继续游历创作,留下《蜀道难》《将进酒》等传世佳作。
《与韩荆州书》作为李白自荐书信的代表,既反映了唐朝人才推荐机制的特点,也揭示了其仕途失败的客观原因。信中提到的“韩荆州荐才典故”与李白的文学成就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后人研究其生平和性格的重要素材。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也印证了他在逆境中坚守本色的文人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