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股中概股退市风险再次引发市场关注。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要求中概股接受审计底稿跨境监管检查,但中国监管规定审计底稿需境内保存,导致双方僵持。2023年中美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后,退市危机暂时缓解,但部分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仍选择主动从美股退市。
为应对中概股摘牌可能性,多数企业采取港股美股两地上市策略。例如,中概互联ETF持仓中91%的权重已覆盖港股上市企业,仅拼多多等少数公司仍以美股为主,整体风险可控。港交所中概股回流准备充分,预计27家市值超1.4万亿港元的企业可能赴港上市,带动交易活跃度。
投资者普遍通过中概互联ETF布局相关资产,其持仓集中于腾讯、阿里等新经济龙头。尽管恒生科技指数被视为潜在替代选项,但若宏观环境恶化导致外资撤离,两者均面临估值下行压力。长期来看,中概股企业业务渗透力强,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但需关注科技行业高波动性并控制仓位风险。
市场分析认为,中概股摘牌更多是谈判筹码而非最终目的。香港财政司明确支持企业回流,港交所或成最大受益方。投资者若担忧短期风险,可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调整持仓,但需理性看待政策博弈对股价的阶段性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