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在内心取胜,第三项关键方法是爱上所做的事。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乐知者”,强调从热爱中汲取动力。教育领域亦印证这一点:若孩子被过度安排学习而失去兴趣,反而会引发逆反心理。真正的成长需以享受过程为核心,父母若能以身作则,传递快乐学习的态度,孩子才能建立对知识探索的持久热情。
以托马斯·埃迪生为例,他将发明创造视为享受而非工作,甚至将实验室视为“最想休息的地方”,展现了爱上工作的内在动力如何消解疲惫。同样,音频作者坚持每日录播,即便节假日也乐在其中,证明当行动与热忱结合,过程本身即成为目标。
职业选择与人生规划的调查进一步揭示:以职业规划的长远策略为导向的B组(注重目标与享受过程)中,更多人成为百万富翁。这说明,若能在追求目标时主动培养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并学会热爱当下所做之事,成功与财富将自然随之而来。人生短暂,与其厌恶日常事务,不如通过调整心态,将必要之事转化为享受,最终实现内心与外在的双重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