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上海某甜品店发生一起投毒案,63岁的董先生与龙女士食用蛋糕后出现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董先生因肺出血抢救无效死亡,龙女士经救治脱险,而同行的陈先生未出现中毒反应。疾控中心介入调查后,发现两人中毒症状与常见食物中毒不符,初步怀疑为投毒事件。
法医检测发现,死者体内存在毒性强烈的未知毒物,发作速度远超常规中毒类型。警方锁定嫌疑人龙女士与陈先生,调查发现龙女士提前购买高浓度乌头碱粉剂,并通过虚假地址签收包裹。乌头碱作为致命毒物,被掺入蛋糕中,董先生因食用量大导致死亡,龙女士则通过控制摄入量伪装受害者,陈先生因食用量少幸免于难。
龙女士因经营失败欠下巨额债务,为阻止董、陈二人追讨投资款,策划投毒。警方在其包内查获含次乌头碱的药酒,虽非直接毒源,但结合网购记录及投毒手法,最终锁定其犯罪证据。案件突破源于快递异常记录,证实龙女士购买并使用了乌头碱粉剂。
法院审理认定,龙女士为掩盖财务危机蓄意投毒,致一死一伤,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最终被判处死刑。案件揭示了极端手段逃避责任的严重后果,警示公众遵守法律底线。甜品店封控检测、乌头碱致命毒性及债务纠纷杀人动机等细节,成为案件侦破的关键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