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高三女孩因长期反复请假、失眠及躯体化反应(如恶心、头痛)被诊断为轻度抑郁焦虑。其家庭接连遭遇父亲去世、母亲患癌等重大变动,叠加母亲教育方式中频繁说教与情绪化指责,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低下,对上学产生强烈抵触。心理咨询师通过17次干预发现,家庭经济压力与亲子关系僵化是核心诱因,建议家长调整态度,接纳孩子现状并减少施压。
母亲在咨询师指导下改变原有控制性态度,允许孩子按自身节奏调整学习计划,并通过肯定鼓励重建信任。亲子关系缓和后,孩子逐步摆脱躯体化反应,主动参与家务并制定备考计划,联考成绩显著提升。案例表明,家长无条件接纳与稳定的情感支持能有效缓解抑郁焦虑,重燃学习动力。
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针对厌学倾向设计个性化指导方案,强调家长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与尊重时,其内在驱动力被激发,自我价值感逐步恢复。最终,家庭氛围改善与专业心理干预共同促成孩子从逃避学习到主动逆袭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