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对付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不用吃药,科学驯服你的睡眠!

最近更新: 2025-04-19时长: 04:50
产后抑郁症,产妇心理学,孕期心理学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行为疗法改善失眠

# 限制卧床时间调整

# 切断焦虑联想方法

# 反驳灾难化睡眠思维

# 睡眠环境细节调整

# 反向抑制失眠技巧

# 想象放松肌肉训练

# 心理压力失眠关联

慢性失眠与认知行为疗法的科学干预
我国近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慢性失眠患者占比约15%。国际公认的失眠认知行为疗法通过破除错误睡眠信念(如必须睡足8小时)和纠正过度监控行为(如强迫入睡),帮助患者跳出“失眠-焦虑”恶性循环。
睡眠限制疗法与行为模式重建
睡眠限制疗法主张根据实际睡眠时长严格限制卧床时间调整,例如平均睡5小时者仅允许卧床5小时15分钟,即使失眠也需按时起床。刺激控制疗法通过“30分钟法则”切断焦虑联想方法,若卧床半小时未入睡则离开床进行枯燥活动,同时强化“床=睡眠”的条件反射。
认知重构与睡眠卫生优化
认知重构需用事实反驳灾难化睡眠思维,例如“睡4小时不会猝死”。睡眠卫生优化包括睡眠环境细节调整(如遮光窗帘)、饮食清淡及矛盾意向法(刻意保持清醒以诱发困意)。
心理疏导与放松训练
长期失眠常与心理压力失眠关联相关,需通过心理疏导破除反刍思维。意向松弛训练结合想象放松肌肉训练(如想象沙滩场景),可降低躯体症状。接纳失眠、减少对抗情绪是恢复自然睡眠驱动力的关键。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