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探讨了“人性”作为全人类共有且特有的本质属性。她指出,人类与禽兽的根本区别在于“灵性良心”,即识别善恶、追求道德的本能。尽管禽兽有生存繁衍的本能(如发情、掠食),但人类超越动物之处在于食欲和性欲不仅为生存,更包含享受与道德的约束。
通过孔孟之道的“良知良能”理论,杨绛强调人性天生具备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这些是无需后天学习的道德本能。她以“灵性良心”概括这一概念,认为其是推动人类遵循道德标准的核心力量。若丧失良心,人便与禽兽无异。
文中通过阿福、阿玲等实例,说明即使智力低下或出身贫贱的人,仍保有灵性良心。阿福为母亲存物、阿玲学做家务并宽容丈夫,均体现了人性中的善与道德本能。此外,动物如忠犬虽有灵性,但其行为受限于生存本能,而人类的道德标准具有主动性与超越性。
最后,杨绛提出,除了未成形的痴呆儿,所有人无论贫富智愚,皆具备灵性良心。这是人类区别于禽兽、维系道德社会的根本特质,也是人性普遍性与独特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