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2025精讲课】第二章03.电气事故及危害(三)

主播: 琳琳助考
最近更新: 2025-04-22时长: 24:54
安全工程师(技术)精讲课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心室纤维性颤动致命原因

# 小电流生物学效应

# 感知电流阈值特征

# 摆脱电流个体差异

# 视颤电流持续时间

# 人体阻抗影响因素

# 触电事故季节性特征

电流对人体的生理反应
电流通过人体时,小电流作用主要表现为生物学效应,通过破坏生物电平衡引起组织变异,严重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瘫痪。心室纤维性颤动是致命主因,由心脏每分钟颤动超过1000次引发呼吸麻痹,此现象在近年考题中频繁涉及。
电流作用的影响因素
电流大小与类型中,感知电流(0.5毫安)和摆脱电流(成年男性16毫安、女性10.5毫安)与个体特征相关;视颤电流的阈值与持续时间相关,超过心脏跳动周期为50毫安,短于周期则为500毫安。电流途径中,左手至胸部路径因心脏电流系数最高最危险。
人体阻抗特性
干燥条件下的人体阻抗范围为2000-3000欧,受接触电压、持续时间、接触面积及温度影响。阻抗随电压升高或温度上升而降低,出汗及皮肤潮湿会显著减小阻抗值。
触电事故分析
触电事故多因错误操作、非专业人员操作及低压设备使用不当引发。夏季因高温潮湿导致地面导电性增强、绝缘电阻降低,事故发生率显著上升。移动设备、临时线路及金属设备因环境复杂易发事故,农村地区因用电不规范问题突出。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