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重点讲解了安全人机工程中机械的特性和人机功能比较两大必考考点。机械的特性包括信息接收范围广(如物理因素检测能力)、程序化信息处理能力、纳米级别精确度操作,以及适应恶劣环境等优势,但其图形识别能力弱、灵活性差且需定期维修保养。传统设备缺乏智能化,依赖程序设定,无法自主修正错误或应对意外事件。
人机功能比较中,人类在多通道信息接收、归纳创造能力、处理柔软物体及应对突发事件方面优于机器,而机器在重复操作稳定性、高强度作业和恶劣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突出。考题分析显示,考试常围绕机械与传统设备的区别(如可靠性、灵活性差异)、人机功能分配原则(如精细调整与重复操作)展开,需重点区分物理因素检测与信息处理等核心概念。
最后,课程结合历年真题强调人机工程的核心逻辑:机械的客观稳定性与人类的主观灵活性形成互补,需根据任务特性合理分配功能。例如,危险环境作业和精密重复操作应优先选择机器,而需要经验判断或复杂决策的任务需依赖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