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庐山》以鄱阳湖(古称彭蠡湖)为背景,描绘了庐山在烟波浩渺景象中的雄伟气势。开篇“太虚圣玉韵”等句,以大处落笔呈现山水诗风格,通过“挂席行舟动态画面”展现舟行湖上的视角,引出“势压九江雄浑气象”,以“压”字凸显庐山雄踞长江之滨的壮阔。
诗中“黛色苍翠山色渲染”与“瀑水喷红绚丽奇观”等句,通过色彩与光影变化,刻画庐山从黎明到日出的妩媚多姿。黛色既写山色浓郁,又暗示天色微明;而“喷成红”则借日光映照瀑布的奇丽景象,展现自然之瑰丽。
作者在赞叹庐山景色的同时,流露隐逸与漫游心理矛盾。他追怀慧远等隐士,却因“淮海途程半”的现实羁绊,暂未归隐,最终以“彼去当来同”表达对庐山的神往。诗中时空交织紧密结构,通过时间推移与空间转换,将自然描写与思想矛盾自然衔接,过渡流畅。
全诗对仗工整声调优美,如“暗淡明黛色”与“真容当曙光”等句,字形、词性、声调相呼应,体现孟诗锤炼语言的功力。这种雄浑与婉约并存的风格,既展现庐山的多重风貌,也暗合诗人复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