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2025精讲课】第五章06.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的危险 00_00_07-

主播: 天天助考
最近更新: 2025-04-22时长: 11:06
注册安全工程师|技术|精品课(二)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火灾阶段特征分析

# 爆炸压力破坏效应

# 爆炸冲击波超压值

# 爆炸碎片飞散范围

# 火灾高温二次引燃

# 爆炸波阵面超压强度

# 火灾初起阴燃特征

# 火灾发展轰燃阶段

# 爆炸有毒物质扩散

# 抗冲击波建筑结构

火灾阶段特征与破坏机制

火灾发展历程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和熄灭期。初起期以阴燃和冒烟为特征,发展期伴随时间平方关系的损失增速,轰燃现象是其典型表现。火灾高温二次引燃可能导致易燃物复燃,造成二次灾害。

爆炸压力破坏效应与冲击波作用

爆炸破坏作用主要包括碎片破坏、冲击波超压及中毒和环境污染。爆炸碎片飞散范围通常在100米至500米,冲击波波阵面超压强度可达数个至十数倍大气压。当超压超过100千帕(约1标准大气压)时,仅钢筋混凝土建筑等抗冲击波建筑结构能部分幸存,其他建筑物均可能损毁。

高温破坏与爆炸伴随现象

爆炸破坏作用虽以压力效应为主,但高温破坏作用仍不可忽视。火灾高温二次引燃可能通过热辐射或飞散碎片引燃其他物质,甚至导致人员灼伤。爆炸伴随的燃烧可能释放有毒物质,但毒性变化需结合具体反应判断,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新的有毒物质。

典型考题与数据验证

历年考题验证了爆炸冲击波超压值的破坏力(如19年题正确选项B),以及碎片飞散范围的有限性(非千米级)。爆炸过程虽短暂,但其破坏范围与压力强度直接相关,高温破坏作用与压力效应需区分讨论。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