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接地通过将设备金属外壳接地,限制故障电压在安全范围内,主要应用于IT系统和TT系统。IT系统通过低电阻接地实现电压限制,适用于不接地配电网;TT系统则需结合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切断故障线路,其设备外壳独立接地可能导致中性线带电。保护接地的核心在于区分系统总称与具体保护方式,IT系统因无需附加装置即可限压,成为保护接地的典型指代。
IT系统因电源中性点不接地,单相接地电流极小,能直接将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适用于不接地配电网场景。TT系统需依赖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切断故障,其设备外壳接地可能导致中性点漂移,引发中性线带电问题。两者对比中,IT系统在过电压防护和安全性上更具优势,而TT系统需配合保护装置实现安全目标。
接零保护通过将设备外壳连接零线(PEN或PE线),形成短路电流触发保护装置动作。TN系统分为TN-C(PEN线合一)、TN-S(PE与N线分离)及TN-C-S(前端合一、后端分离)三类。TN系统通过重复接地降低故障电压,但需依赖短路保护装置切断电源,适用于民用和工业场景,尤其关注移动设备线路的故障切断时限(220V≤0.4秒,380V≤0.2秒)。
配电线路中,固定设备故障持续时间需≤5秒,手持或移动设备则按电压等级区分切断时限。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在TT系统中用于检测漏电并切断电路,而IT系统因限压特性无需额外保护。历年考题重点考察系统接线图识别(如TT系统双接地特征)、电压限制原理及保护装置应用逻辑,强调中性线带电、重复接地对电压分压的影响等实际场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