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设计与组件冗余
机械可靠性设计原则强调使用已知可靠性的组件,需考虑环境因素(如震动、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关键组件冗余设计通过“加倍冗余”确保单一失效不影响系统功能,避免“共音失效”(共同原因导致多组件失效)和“共模失效”(不同原因引发相同失效结果)。多样化设计可有效降低两类失效风险,提升系统稳定性。
安全防护装置技术要求
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固定式、活动式及连锁式防护装置,需满足抗破坏性、不可拆卸性及避免附加危险等要求。防护装置应覆盖唯一危险入口,保证安全距离,且不影响设备正常功能。真题分析显示,本质安全设计措施(如优化机械结构、采用安全电源)是考试重点,需与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罩、栅栏)区分。
维修性设计与本质安全应用
维修性设计要求故障部位可达性、标准化零部件及维修环境安全性,避免危险区域内操作。本质安全设计通过改变机械结构或特性消除风险,如保证强度、稳定性或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员暴露。真题案例指出,急停装置属于补充保护措施,而警示标志属于提示性措施,需结合三步法(本质安全→防护→信息)进行判别。
人机工程与防护装置分析
安全人机工程原则要求减轻操作者生理和心理压力,通过功能分配优化人机交互。防护装置需符合安全距离要求,如皮带传动机构需保持特定间隔防止运动干涉。真题中,封闭式防护装置可全面阻挡危险区域,而栅栏式适用于长距离防护,需结合具体场景选择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