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vol.24 | 精神科医生姚灏:抑郁症,自恋时代的隐疾

所属专辑: 咸柠七
最近更新: 2024-01-04时长: 01:00:29
咸柠七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导语】

 

姚灏原来立志读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在大学第五到六年时选择了精神病学方向,又前往美国学习公共卫生。精神病学和公共卫生,在中国医疗行业都算得上冷门,姚灏的选择在医学生中是少有人走的路。如果说医疗系统是条河,医生是在下游打捞落水者,那公共卫生要做的就是到上游去看看,他们为何漂落,而姚灏和他的组织想做的是打通上下游。

 

姚灏罕见地保持着理性的专业主义者和感性的人文主义者间的平衡,由他翻译的《照护》讲述了医学人文领域著名学者凯博文照顾患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读来感人至深,发人深省,中文版即将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这期节目从医学和传播的角度,我们分享了对精神疾病的认知,但又不止于泛泛而谈,而是想打破学科的壁垒,融汇医学和人文的视角讨论在冰冷、机械的现代世界里如何安顿我们柔软、脆弱的心。

 

【嘉宾】

姚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院医生,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心声公益创始人及总负责人。关注社会精神病学、社区精神病学、全球精神卫生。

 

心声公益微信号:mind-china


 

【你可能会听到】

 

原子化的社会里人与人如何照顾

东西文化中的讳疾忌医是相通的

应对老龄化社会需要医学人文的视角

中国人更愿意花钱在小孩身上,而不是老人

用跨学科思维来探讨公共卫生

成熟的公民社会支撑更多元的公益组织

公共卫生看到群体,医学看到个体

抑郁症为什么越来越常见了?

精神疾病的美国化

中国还未到反精神病学的时候

肯尼迪与美国反精神病的十年

社区支持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校园抑郁症筛查的隐私安全争议

辅导员:干预系统上关键又脆弱的一环

青年群体的脱嵌加大精神危机风险

医治者自身就是高危群体

孤独、疏离、隔绝与精神疾病

弗洛伊德学派对歇斯底里症的治疗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好运强迫症

创伤后的反思才能带给社会观念上的进步

大部分人活在代际的选择中,而不是个体的选择中

人与自然相处是权利,不能被剥夺

激进与古典,怀疑工作意义的两个出口

 

书籍

[美] 凯博文《照护 哈佛医师和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

吴飞浮生取义》

[美] 凯博文《疾痛的故事》

[美]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美] 保罗·卡拉尼什《当呼吸化为空气》

景军《喂养中国小皇帝 : 儿童、食品与社会变迁

景军《公民健康与社会理论》

[亿森·沃特斯《像我们一样疯狂》

张进《渡过 : 抑郁症治愈笔记》

[]福柯《疯癫与文明 : 理性时代的疯癫史》

[]斋藤茂男《饱食穷民》

[约翰·M·巴里《大流感》

[·克西《逃出疯人院》

 

出品:有文化电台

主编:边妍丹/佳慧

视觉设计:Chancy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