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科普 天上那些“空间站”第二集

所属专辑: 闲趣漫谈
主播: 电饭包包
最近更新: 3天前时长: 34:10
闲趣漫谈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和平号空间站结构

# 微重力科学实验

# 空间站火灾事故

# 太空反射镜实验

# 多舱段模块化设计

# 美俄航天合作

# 受控坠毁退役

# 零重力冶金实验

# 量子舱设备故障

# 宇航员太空滞留

和平号空间站结构与模块化设计

和平号空间站由前苏联于1986年发射核心舱,采用多舱段模块化设计,包含量子一号舱、光谱号等七个主要模块,总质量达130吨。核心舱配备六个对接口,逐步对接功能舱体,形成长达87米的轨道复合体。1995年通过晶体号舱实现与美俄航天合作,为国际空间站奠定技术基础。

科学实验与技术创新

和平号完成了两万多项微重力科学实验,包括零重力冶金、晶体生长和流体力学研究。在微重力环境下,金属和蛋白质结晶更均匀,为半导体材料研发提供关键数据。此外,空间站尝试构建封闭生态系统,探索太空自循环机制。

著名事件与事故

1997年,量子一号舱设备故障引发空间站火灾事故,因制氧罐破裂导致舱内火势蔓延。宇航员紧急灭火并封闭区域,暴露设备老化问题。另一次太空反射镜实验“旗帜二号”成功展开20米反射镜,但后续更大版本因技术问题失败。

国际合作与宇航员贡献

和平号接待了来自12国的125名宇航员,其中俄罗斯宇航员克里卡列夫因苏联解体在太空滞留311天,累计停留803天创纪录。美俄航天合作通过航天飞机对接实现技术共享,推动国际空间站建设。

退役与遗产

因设备老化、成本高昂及国际空间站计划启动,和平号于2001年执行受控坠毁退役,残骸安全落入南太平洋尼莫点。其多舱段模块化设计和实验成果为后续航天器提供重要参考,中国天宫空间站亦延续类似技术路线。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