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其盟友提出严苛要求,包括政治自主权的让渡与战略利益的牺牲。成为美国盟友需通过“北约三关”:放弃军事主权、无条件服从战略部署,并在被抛弃后仍能独立生存。这种自我阉割的政治代价在日韩盟友的生存模式中尤为明显,两国为换取保护交出经济主权与民族尊严,形成对美国的高度依赖。
乌克兰危机的战略消耗暴露了美国盟友体系的脆弱性。美国国会山报的舆论转向暗示其可能放弃乌克兰,转而巩固欧洲能源市场的控制权。尽管美国通过战争削弱了俄罗斯实力,但乌克兰因重工业区丧失与人口锐减,已无力实现战后重建。泽连自己的政治困境在于必须持续索要援助以维持战争,但欧洲右派力量的崛起与反战声浪加剧了局势复杂性。
欧洲面临多重压力,通胀与能源危机使支持乌克兰的立场动摇。美国战略重心转向西太平洋,导致乌克兰被视为“乱源”。泽连斯基若停战可能被指控为“叛国者”,但继续战争将面临资源枯竭。历史经验表明,美国对待盟友的标准始终如一,而乌克兰的结局或将成为“被耗材”的又一案例,印证美国盟友的苛刻条件与地缘博弈的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