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雷电流以200 - 300kA强度穿透空气时,其产生的6000℃高温相当于火山岩浆温度。2021年某化工厂雷击事故中,球雷侵入储油罐呼吸阀,0.3秒内引燃残留油气,这一过程体现了高温引燃的危害,正是热性质破坏的典型例证。这类陷阱的识别秘诀:但凡场景中出现可燃物(油料、化学品、粉尘),立即关联“高温引燃”关键词。
跨步电压致亡率高达72%,比直接雷击更危险。当雷电入地时,地面会形成同心圆电位差:距雷击点10米处,每步电压差可达800V。某建筑工地曾发生5人连环触电,就是因为在雷雨时围站在钢架周围,形成跨步电流回路。在考虑此类危险时,需要关注跨步电压安全距离,识别特征:涉及金属构件、潮湿地面、带电设备绝缘失效的场景。
雷电流的电磁力相当于10吨液压机压强。某变电站遭雷击时,变压器油在0.05秒内汽化膨胀,产生的机械应力直接炸裂8cm厚钢板外壳。对于这类情况,要重视雷电流机械破坏防护,这类破坏的识别标志:密闭容器、液体介质、管状结构等易受压力冲击的设施。
第1步:看危险等级
第2步:查空间特征
露天钢制储罐自动升级二类,密闭仓库降级处理。特殊案例:存放乙醇的露天储罐,虽然闪点13℃属高危液体,但因有氮封系统和避雷带,仍可归为二类。这一系列的判断过程其实就是建筑防雷等级划分的具体应用。
不少听众反馈,听完这些音频后,对雷电和静电防护技术有了系统且深入的了解,在学习和备考中受益匪浅。这些音频具有文字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专业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丰富的案例,让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比如在讲解球雷时,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其特性,仿佛球雷就在眼前,这种体验是文字难以给予的。
音频涵盖了雷电的种类、参数、危害,防雷建筑物的分类,防雷装置的选用和技术要求,以及静电的产生、危害和防护等内容。如果你想进一步掌握这些知识,提升个人在安全技术方面的认知,点击音频,开启你的学习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