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防护技术涉及静电产生、危害及防护措施。接触分离起电和感应起电是主要产生方式,前者通过摩擦或分离产生电荷(如塑料尺吸纸屑实验),后者需接地条件触发。考试中常通过示意图区分两种起电形式。
静电危害主要包括燃爆事故、电击及生产干扰。典型案例包括塑料桶装汽油因摩擦放电引发爆炸,以及高电阻率材料在干燥环境下易积累静电。静电放电形式中,电晕放电危险性较低,而火花放电易引燃爆炸性混合物。
防护措施分为工艺控制、环境调节和技术干预。工艺控制通过限制流速、减少摩擦或使用导电工具降低静电产生;接地适用于导体静电消除,而静电消除器专用于非导体材料。增湿通过降低表面电阻加速静电泄漏,但不适用于高温绝缘体。抗静电添加剂通过调节材料电阻率减少电荷积累。
环境因素中,湿度对静电泄漏起关键作用:湿度越高,绝缘体表面电荷消散越快。高电阻率且易得失电子的材料(如橡胶)更易积累静电。考试常结合案例考查静电事故原因及防护措施的选择,需注意条件缺失陷阱(如未明确带电或接地状态时的放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