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散户对做空工具普遍存在误解,常将市场下跌归咎于做空机制和境外势力。例如2015年股市波动及近年量化交易争议,均被误认为与做空工具相关。然而,量化基金在2020年市场上涨阶段表现突出,说明其作用并非单纯砸盘,而是与市场趋势共振,呈现高频交易助涨助跌的特性。
近期美股市场下跌分析显示,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超10%,特斯拉股价接近腰斩。纳斯达克服务调整暂停高速交易服务,引发A股投资者对量化交易的质疑。实际上,高频交易并非下跌主因,其本质是放大市场波动,而非单边做空。
机构在股指期货对冲机制中通过做空对冲风险,例如养老基金在持有股票的同时利用期货期权保护持仓价值。这种机构对冲风险策略并非恶意砸盘,而是通过杠杆工具平衡风险。
量化基金业绩波动与市场周期紧密相关。2020-2022年量化基金收益显著,但市场下行时同样面临亏损,表明其并非依靠做空获利。正确理解做空工具需明确其合法性和中性属性,如同投机与投资本质均为市场行为。
股票下跌的根本原因在于估值过高,而非做空工具或量化交易。金融工具在上涨和下跌阶段均会放大波动,需理性看待其市场助涨助跌现象,而非简单归咎于单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