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包价格从过去亲民食品逐渐演变为奢侈消费品。作者回忆童年时面包作为日常食品的普遍性,对比当前商场高价面包现象,例如拳头大小的面包售价甚至超过一日三餐开销。部分高端面包店通过强调使用动物奶油等高价原料,将普通面包价格推至30元以上,引发消费者对“高价面包现象”的无奈调侃。
在青岛西海岸步行街,一名淄博籍大学生刘硕开设的“青岛2元平价面包店”引发关注。该店推出18种口味的面包,其中6款仅售2元,主打椰蓉、红豆沙等经典口味。刘硕通过控制成本、选址步行街等策略,旺季日销千余个面包,日营业额达4000元,成为年轻人群体中“价格亲民面包”的代表案例。
文章对比过去与现在面包的定位差异。童年时期的面包常作为配角搭配香肠,例如“八零九零后鸡腿面包”以夹肠为特色,而如今面包店更注重精致化,甚至以“动物奶油高价面包”作为卖点。作者调侃称,当前唯一能负担的“面包相关食品”可能只剩面包渣。
最后,作者分享购买“超市低价处理面包”的经验,指出部分超市晚间打折面包性价比高,但需注意“超市停车费抵消折扣”的问题。例如,购买低价面包省下的费用可能被20余元停车费抵消,形成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