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的书法在明代至清初曾面临传承危机。明代董其昌将其贬为“因俗而俗”,导致其艺术价值被低估。清初时,赵孟頫的真迹流落民间现象加剧,官方收藏体系长期忽视其作品,至康熙年间仅存不足两百件,且多被装裱为册页牟利。
乾隆皇帝书法保护政策成为转折点。他通过系统化收藏机制,将赵孟頫作品列为“神品第一”,强制纳入宫廷收藏体系,并亲自题跋认证。这种视觉暴力式的保护认证提升了赵孟頫书法的地位,使其成为清代官方书法教材范本。
《山西堂法体》编撰影响深远。乾隆通过此法典推广赵孟頫书法,扭转了康熙、雍正朝以董其昌为宗的书法风气。民间与官方对赵孟頫书法传承历程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其作品被广泛临摹学习,最终推动赵孟頫书法传承危机化解,影响后世三百年艺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