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陕西饥荒危机中,地方官吏仍催租逼税,导致陕西农民起义爆发。李自成因反抗军官镇压,带领士兵投奔起义军,成为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他早期因家族债务受地主迫害,逃亡后加入王左挂起义军,后转投高迎祥麾下。高迎祥自称“闯王”,与李自成、张献忠等组成联军,转战多省,形成强大声势。
为打破明王朝围剿,十三家起义军在荥阳大会商定分路出击。李自成提议直攻明太祖故里凤阳,起义军势如破竹,攻占凤阳并焚毁皇陵,震动崇祯帝。此后高迎祥在陕西遭巡抚孙传庭伏击牺牲,李自成继任“闯王”,继续抗击官军。
崇祯帝调集总督洪承畴、巡抚孙传庭全力镇压,李自成多次突破包围,但因叛变和盟友招降陷入困境。潼关伏击战中,起义军遭洪承畴、孙传庭设伏损失惨重,李自成仅率十七人突围,退守商洛山区。明军误信其死讯后放松搜捕,李自成得以重整旗鼓。这一系列事件凸显了明末农民起义的顽强抗争与明王朝统治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