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是秦赵争霸关键战役的转折点。此战导致赵国损失四十五万兵力,直接削弱其争霸能力,而秦国通过长平坑杀降兵事件大幅提升国力,为统一奠定基础。梁启超考证的战国时期战死人数中,白起指挥的战役占比近半,凸显其军事威慑力。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计划攻赵都邯郸,但因范睢与白起矛盾的激化被迫中止。魏韩派苏代游说范睢策略成功,利用权位之争说服范睢建议秦王撤兵,以避免白起功高盖主。范睢因曾与魏冉(白起提拔者)敌对,担忧白起地位超越自己,最终导致秦军错失灭赵良机。
邯郸之战失败原因与白起被召回密切相关。赵国恢复士气后殊死抵抗,秦军次年攻邯郸失利,白起因不满战略决策被赐死,揭示白起自杀真实原因与政治斗争的联系。此事件暴露秦国高层内耗对统一进程的负面影响。
从魏冉提拔白起经过到赵国覆灭危机始末,长平之战不仅改变了战国格局,也折射出军事与政治的复杂博弈。白起作为战争机器的终结,标志着秦国战术优势与战略短视的并存,最终加速了首个封建集权帝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