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李世民凭借晋阳起兵反隋计划,联合父亲李渊发动起义。他通过广纳豪杰、散财养士,成功聚集反隋势力,并说服李渊起义军领导集团正式起兵。首战攻打西河时,李世民严明军纪,战后获封敦煌郡公,奠定其核心地位。
起义军西进至霍邑遭遇隋将宋老生霍邑守军阻击。面对连雨缺粮的困境,李渊意图撤退,李世民以战略眼光力谏,强调退军必致溃散。最终通过激将法诱敌出城,李世民率骑兵突袭破阵,斩杀宋老生,取得霍邑之战战术布局的胜利,稳定军心。
攻占河东后,李世民提出永丰仓救济百姓的策略,赢得关中豪杰归附。他率军渡黄河、扩兵力,收编胡贼部队,联合义军壮大至十三万。占领大兴城时,他严令军队秋毫无犯,获得民众支持,巩固起义成果。
李渊掌权后,李世民受封秦国公,随后击败屈突通十万大军,升任右元帅。在攻打洛阳未果后,他巧设伏兵击退追兵,展现军事才能。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李世民晋升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获封秦王,成为唐朝开国核心人物。晋阳起兵至唐朝建立过程中,李世民从军事指挥到战略决策均发挥关键作用,为其后续政治生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