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解释154:第三十品邻虚非邻虚是名邻虚

最近更新: 2023-10-26时长: 23:29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评论14条评论
2637001351

2637001351:微尘亦是妄想。

2023-09-23
2637001351

2637001351:微观即是宏观,宏观与微观无异。

2023-09-23
2637001351

2637001351:一合相是科学论

2023-09-21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1 我们今天继续对金刚经第三十品进行讲解。 我们上次说到,金刚经第三十品中fo讨论和否定“一合相”这种世界观的内容非常重要。 fo把讨论和否定“一合相”世界观的内容放在金刚经最后第三十品压轴推出或许是有意为之,因为我个人认为拿否定“一合相”世界观的内容来作为金刚经的收尾非常有力。 “一合相”这种世界观是世俗哲学一种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这种世界观主张这个世界是由“最小粒子”不断“聚小成块”然后再“聚小块成大块”直至最后“聚少成多”成世界的。也即,反过来这种世界观主张世界上形态各异的事物其实最后都可以解构至同一种“最小粒子”,所以“一合相”这种世界观主张“大千世界万千变化,本质上是最小粒子的组织形态不停地在变化”。 《瑜伽师地论》里把凡夫认为的“小的简单的事物还能进一步解构为更小更简单的事物”这种妄想描述为“极微复有余极微”。fo在金刚经第三十品直接否定了这种思想,而且fo的否定直接否定在了这种思想的关键处,即所谓的“极微复有余极微”这种思考问题的思路完全是攀缘妄想,也即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凡夫所谓的“最小粒子”,凡夫以为存在他们已经探获或者还未曾探获的“最小粒子”,完全是“极微复有余极微”这种思维问题的错误方向导致的。 “极微复有余极微”这种攀缘妄想不断把大的复杂的事物解构为更小的更简单的事物,“极微复有余极微”这种不断对事物进行解构的思维倾向完全是妄想。

2021-08-09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2 这种妄想的影响力非常大影响面非常广泛,无论是古老的哲学,还是现代科学,无不处于这种妄想的统治之下。所以佛在金刚经最末尾处开始压轴对这种妄想进行斧正。所以我们说金刚经第三十品无异于佛在金刚经快结束时又突然扔出了一个bomb,把凡夫“一合相”这种妄想给炸得粉碎,把凡夫用一种妄想去解释另外一种妄想的路给彻底封堵上了。 大乘佛法说某个事物“自性空”“无实体”,是指所谓的事物其实都如立体感很强的火焰一样,仅仅是一团如镜现像般的光影,各各事物的所谓自体之边缘或者说自他分别之边际,仅仅是光影明暗度之对比变化而已。是你把眼根之光影,与身根之触感关联在了一起,从而妄想我之外存在独立于我之事物实体。其实没有内外,全是真如自性一体呈现。 所以所谓的较大事物就是眼根一片较大的同一色调亮度的光斑而已,所谓的较小事物,就是眼根一片较小的同一色调亮度的光斑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最小粒子”,这种“极微复有余极微”的思维倾向完全是妄想,完全是错误的。 所以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最小粒子”。是凡夫首先于色阴妄想下妄想能观察到的事物各自坚固能自持、各有实体各有自性,然后凡夫的妄想会再进一步“攀缘”,他们会想,既然存在“大”的事物,必然也应该存在“小”的事物。当凡夫把这种妄想“攀缘”推向极致时,凡夫就会想那这个世界必然存在一个“最小”的事物,理论物理界喜欢把这个所谓的“最小”事物称为“最小粒子”。然后凡夫又根据他们日常观察到的“大”和“小”之间的分裂、聚合现象断定,这个世界是由“最小粒子”不断“聚小成块”然后再“聚小块成大块”直至最后“聚少成多”成世界的。反之亦然,凡夫断定,这个世界反向解构,所有不同的事物都可以最终解构达于同一种“最小粒子”。因此持“一合相”这种世界观的凡夫认为,“大千世界万千变化,本质上是最小粒子的组织形态不停地在变化”。

2021-07-31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3 这种思维倾向是彻头彻尾的妄想,从小到大“聚合”是妄想,从大到小“解构”也是妄想。大乘fo法否定这种世界观,因为大乘fo法主张事物无论“大”“小”,皆无实体,皆无自性。凡夫认为事物拥自性坚固能自持,完全是因为色阴妄想在作怪,所以在楞严经里fo说,“色阴妄想,观起原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此处“坚固妄想以为其本”之“坚固”并不是指这个妄想难以破除,此处“坚固”是指,色阴妄想的内涵就是这种妄想主要妄想事物有实体,拥自性,坚固能自持。 很多人认为大乘fo法主张的“事物自性空无实体”指的是“事物都是由最小粒子临时聚合而成的临时形态而已所以说事物自性空无实体”,这种对大乘fo法性空的解读是错误的。fo在这里为了把你这种自以为是的对大乘fo法性空的错误解读给封堵上,现在直接告诉你你所谓的“最小粒子”根本不存在,这种“极微复有余极微”的思维倾向本身就是攀缘妄想。 fo在这里说,那种主张世界是由“最小粒子”不断“聚小成块”然后再“聚小块成大块”直至最后“聚少成多”成世界的世界观,我们可以给他起个名字叫“一合执”,以此强调此世界观是妄想所成、是凡夫妄想强执以为是,因为“一合执”之“执”字,有“本非而强执以为是”之义。从更能体现“聚小成大”这种世界观是妄想的角度来说,金刚经第三十品的翻译上,玄奘法师的翻译用词“一合执”和真谛法师的翻译用词“聚一执”,都比鸠摩罗什法师的翻译用词“一合相”否定批评的意味更明显。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我个人认为金刚经第三十品经文的翻译真谛法师的译文最佳,为什么说刚经第三十品经文的翻译真谛法师的译文最佳,因为单靠一“墨”字学人很难理解此“墨”字于此处的用意。无论是笈多法师译本的“墨作”,还是玄奘法师译本的“为墨”,此段经文都有一“墨”字,但根据我本人的经验来看,仅靠此一“墨”字,我们很难理解世尊此段经文义何所指。而真谛法师为了突出世尊此段经文的意图,把此一“墨”字“过程”化了一下,也即“以三千大千世界地大微尘。烧成灰末。合为墨丸。如微尘聚”。

2021-07-31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4 因为古法制“墨”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先把松枝燃烧尽成“灰末”,然后再把此“灰末”之“最小颗粒”合聚在一起成“墨丸”或者“墨块”。读真谛法师的这段译文,很容易让人明了佛在这里是在批判一种世俗的世界观,也即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大块解构成小块,小块解构成分子,分子解构成原子,原子解构成电子、质子,这样一直下去,直到事物解构至“最小粒子”,反过来,“最小粒子”可以重组聚合为各种各样新的事物。 根据“一合执”这种世界观,在“最小粒子”层面,原来“世界大同”,这即是西方哲学乃至当代科学之“还原主义”,英文称为,Reductionism。 而讲解大乘佛法的人,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很多人也都是循着“事物其实无非都是这个‘最小粒子’的一个临时聚集形态而已”这种思路来讲解大乘佛法的“性空”,岂不知“事物其实无非都是这个‘最小粒子’一个临时聚集形态而已”这种世界观是错的,佛在金刚经此处明确否定的就是这种世界观,佛说凡夫所谓的“最小粒子”根本不存在、完全是攀缘妄想出来的。“最小粒子”都根本不存在,你拿“事物其实无非都是‘最小粒子’的一个临时聚集形态而已”这种思路来讲解大乘佛法的“性空”是彻底的无稽之谈。 我们现在回到金刚经第三十品第一句经文本身。 金刚经真谛法师译本云: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地大微尘。烧成灰末。合为墨丸如微尘聚。须菩提。汝意云何。是邻虚聚宁为多不。” 大家研学金刚经一定要细心,要于每个用词细细分别,金刚经第三十品第一句这句经文大有玄机,只不过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把这个玄机给模糊处理掉了,但此处真谛法师的译文这个玄机就明摆着给你看。 此句经文佛问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地大的所有“微尘”,进一步烧燃至“最小粒子”,然后把这些“最小粒子”再重组聚合成墨丸,那么须菩提你怎么看,你觉得三千大千世界地大的所有“微尘”烧燃而至的这些“最小粒子”数目多不多?

2021-07-31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5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句经文里要烧燃的对象本身就已经很小了,是“微尘”,而这些本身就已经很小的“微尘”经烧燃之后被进一步解构成了“最小粒子”“邻虚”,此句经文里的“邻虚”指的就是已经达于最小了不能再进一步分割的“最小粒子”。 “邻虚”,顾名思义就是“紧邻虚空”,也即此粒子最小无法再进一步解构分割。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佛在金刚经第三十品里讨论“一合执”这个问题本质上其实就是在讨论“最小粒子”到底存不存在这个问题。 在金刚经第三十品里,科学所谓的“最小粒子”这个名词,不同的法师翻译时所用的措辞有所不同。真谛法师把“最小粒子”翻译成了“邻虚”,和楞严经里的翻译保持了一致。玄奘法师把“最小粒子”翻译成了“极微”,玄奘法师在《瑜伽师地论》里也是这么翻译的。岌多法师把“最小粒子”翻译成了“最小”。 在金刚经第三十品经文的翻译上,真谛法师和岌多法师的译文明显地把“最小粒子”和较小的“微尘”作了区分。真谛法师的译文如上大家都已经看到了,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岌多法师的译文。 金刚经第三十品第一句岌多法师的译文为: “若复善实善家子若。善家女若。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地尘。彼如是色类墨作已。乃至如是不可数。譬如最小聚。彼何意念。善实虽然。彼多最小聚有。” 你看岌多法师这句译文里,解构之前是“地尘”,“地尘”被进一步“墨作”解构后变成了“最小聚”。 所以金刚经第三十品第一句经文真谛法师的译文和岌多法师的译文是高度一致的。 金刚经第三十品第一句经文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为: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很遗憾,很显然,金刚经第三十品第一句经文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前后两处措辞全部都是用的“微尘”,此处鸠摩罗什法师译文的意思是把三千大千世界本身碎为微尘,这样碎三千大千世界所得的微尘数目多不多?此处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没有体现出任何把“微尘”进一步解构为“最小粒子”的意思。

2021-07-31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6 也即,你看金刚经第三十品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和金刚经第十三品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这两品的内容你从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看不出太大的差别。 金刚经第十三品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为: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你对比这一段金刚经第十三品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和金刚经第三十品此处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你还以为在金刚经第三十品佛又把在金刚经第十三品已经说过的内容又重复了一遍呢,因为在金刚经第十三品鸠摩罗什法师译文的措辞是“微尘”,在金刚经第三十品鸠摩罗什法师译文的措辞还是“微尘”。 可是,可是,玄奘法师,岌多法师,真谛法师,他们对金刚经第十三品相关内容的翻译措辞用的也是“微尘”,但到了金刚经第三十品,他们的措辞全部都作了变化,玄奘法师措辞变化为“极微聚”,岌多法师措辞变化为“最小聚”,真谛法师措辞变化为“邻虚聚”。 为了省去大家自己前后找第十三品和第三十品相关经文进行对比的麻烦,我们把玄奘法师,岌多法师,真谛法师第十三品和第三十品经文译文的对比陈列如下供大家明察秋毫。 玄奘法师金刚经第十三品经文相关译文为: “佛告善现。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微尘宁为多不。善现答言。此地微尘。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善现。大地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故如来说名大地微尘。诸世界。如来说非世界。是故如来说名世界。” 玄奘法师金刚经第三十品经文相关译文为: “复次善现。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大地极微尘量等世界。即以如是无数世界色像为墨如极微聚。善现。于汝意云何。是极微聚宁为多不。善现答言。是极微聚。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何以故。世尊。若极微聚是实有者。佛不应说为极微聚。所以者何。如来说极微聚。即为非聚。故名极微聚。如来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对金刚经第十三品的翻译,玄奘法师的措辞全部是“微尘”,而到了金刚经第三十品,玄奘法师的相关措辞变化为“为墨如极微聚”,也即,“微尘”进一步像制墨那样烧燃解构至最小粒子“极微”然后再聚合成块。

2021-07-31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7 我们下面再看岌多法师金刚经第十三品和金刚经第三十品译文的对比。 岌多法师金刚经第十三品经文相关译文为: “世尊言。所有善实三千大千世界地尘有多有。善实言。多世尊。多善逝。彼地尘。彼何所因。若彼世尊地尘如来说。非尘彼如来说。彼故说名地尘者。若彼世界如来说。非界如来说。彼故说名世界者。” 岌多法师金刚经第三十品经文相关译文为: “若复善实善家子若。善家女若。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地尘。彼如是色类墨作已。乃至如是不可数。譬如最小聚。彼何意念。善实虽然。彼多最小聚有。善实言。如是如是世尊。多彼最小聚有。彼何所因。彼世尊聚有。不世尊说最小聚者。彼何所因。若彼世尊最小聚说。非聚彼如来说。彼故说名最小聚者。若及如来说三千大千世界者。非界如来说。彼故说名三千大千世界者。” 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对金刚经第十三品的翻译,岌多法师的措辞全部是“地尘”,而到了金刚经第三十品,岌多法师的相关措辞变化为“墨作…如最小聚”,也即“地尘”进一步像制墨那样烧燃解构至最小粒子“最小”然后再聚合。 下面我们再看真谛法师金刚经第十三品和金刚经第三十品译文的对比。 真谛法师金刚经第十三品经文相关译文为: “佛告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此世界微尘。甚多。世尊。甚多。修伽陀。何以故。世尊。此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故名微尘。此诸世界。如来说非世界。故说世界。” 真谛法师金刚经第三十品经文相关译文为: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地大微尘。烧成灰末。合为墨丸如微尘聚。须菩提。汝意云何。是邻虚聚宁为多不。须菩提言。彼邻虚聚。甚多。世尊。何以故。世尊。若邻虚聚是实有者。世尊则不应说名邻虚聚。何以故。世尊。所说此邻虚聚。如来说非邻虚聚。是故说名为邻虚聚。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故说三千大千世界。”

2021-07-31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8 对比真谛法师金刚经第十三品的译文和金刚经第三十品的译文不难发现,金刚经第十三品的译文真谛法师所有的措辞全部是“微尘”,而到了金刚经第三十品,在表达完制墨的工序后,真谛法师所有的措辞全部调整为“邻虚聚”。 所以对比玄奘法师,岌多法师和真谛法师各自的金刚经第十三品的译文和金刚经第三十品的译文我们可以总结,佛在金刚经第十三品主要是笼统说一下事物无论大小皆无自性。而在金刚经第三十品,佛是更有针对性的强调凡夫所谓的“最小粒子”根本就无自性无实体,佛强调凡夫所谓的“最小粒子”并不像凡夫以为的那样真实存在,也即,“世尊。若邻虚聚是实有者。世尊则不应说名邻虚聚。何以故。世尊。所说此邻虚聚。如来说非邻虚聚。是故说名为邻虚聚。” 如果凡夫所谓的“最小粒子”都并非“实有”,那主张这个世界是由“最小粒子”聚小成大构造而成的这种“一合执”世界观更是攀缘妄想之空谈戏论。 我们回到金刚经第三十品的经文本身继续看下句经文(真谛法师译本)。 “须菩提言。彼邻虚聚。甚多。世尊。何以故。世尊。若邻虚聚是实有者。世尊则不应说名邻虚聚。何以故。世尊。所说此邻虚聚。如来说非邻虚聚。是故说名为邻虚聚。” 上一句经文佛问须菩提,“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地大微尘。烧成灰末。合为墨丸如微尘聚。须菩提。汝意云何。是邻虚聚宁为多不。” 此句经文是须菩提答复佛上句经文的提问。须菩提答复佛说,世尊,这些最小粒子之邻虚聚非常的多,为什么我说这些最小粒子之邻虚聚非常的多呢?因为世尊你我心里都明白,您问我“是邻虚聚宁为多不”这样的说法以及我回答“彼邻虚聚。甚多”这样的说法都是为了顺应凡夫妄想而说,您问我答中说到的“邻虚聚”都是为了便于和凡夫沟通不得已而说的一种不究竟的方便说法而已,其实“所说此邻虚聚。如来说非邻虚聚。是故说名为邻虚聚。”也即,其实并不存在什么真实的最小粒子之邻虚聚,所谓的“邻虚聚”这个说法,只是为了便于和凡夫沟通不得已而说的一种不究竟的方便说法而已。

2021-07-31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9 所以此处经文“若邻虚聚是实有者。世尊则不应说名邻虚聚”之“名”字表达的意思不是“名字叫什么”的意思,此处经文“若邻虚聚是实有者。世尊则不应说名邻虚聚”之“名”字表达的意思是“徒有虚名”“名不符实”的意思。也即世尊和须菩提言谈中说到的最小粒子之邻虚聚,只是为了顺应凡夫习惯说法的一种顺水推舟的方便说法而已。 比如咱们平常朋友之间也经常互相取绰号开玩笑,比如你向朋友甲介绍新朋友乙说“别人都叫他司令”,甲听了你的介绍,甲自然不会当真认为乙真是军人且有司令军衔,因为甲知道如果乙真是军人且有司令军衔你就不会介绍说“别人都叫他司令”了,如果乙真是军人且有司令军衔你介绍乙时就会说“这是某某司令”。 你向别人介绍乙时说“别人都叫他司令”无异于向别人确定乙不是司令但大家都喜欢这么叫他。 此处经文“若邻虚聚是实有者。世尊则不应说名邻虚聚”表达的微妙意思,和上面你向别人介绍乙时说“别人都叫他司令”这个例子类似。 也即,如果说“你问我答中我们姑且称之为邻虚聚”,这样说表达的意思自然是“我们口中所称之为邻虚聚的东西其实它并不是真的邻虚聚”。 须菩提在说完“若邻虚聚是实有者。世尊则不应说名邻虚聚”这句话之后,须菩提担心未来研学金刚经的学人可能会无法准确把握这句话的意思,所以须菩提紧接着又作了解释,须菩提说,我为什么说“若邻虚聚是实有者。世尊则不应说名邻虚聚”呢?因为“所说此邻虚聚。如来说非邻虚聚。是故说名为邻虚聚”,也即,你问我答中我们言语中使用到的“邻虚聚”这个表达,只是为了便于和凡夫交流姑且顺应凡夫的妄想这么说罢了,其实凡夫所赋予“邻虚聚”这个表达的所有涵义都是妄想,因为并不真实存在所谓最小粒子邻虚之实体,或者换个说法因为所谓的最小粒子邻虚并不真实存在。

2021-07-31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