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解释158:第三十品一合相乃妄想非实相

最近更新: 2023-10-26时长: 27:18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评论22条评论
程晓伟Weil

程晓伟Weil:晓洁老师,因为这一品实在太难,我试着把您这一品的文字全部导出来,一段一段,总共近38000字。文字导完,看到的是您在这一品上的良苦用心。为了我们这些信众,太不容易了。以后再读这一品就不会会错意了,特别是最后一句。感恩老师🌹

2023-09-03
189xxxx9277

189xxxx9277:谢谢晓洁老师!🙏🙏🙏 🌹🌹🌹🌹🌹🌹🌹🌹

2023-06-15
136xxxx7382

136xxxx7382:有没每书卖呀

2023-04-17
心和

心和:歧义都曾有过,虽然歧也都以般若观舍之。究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张老师严谨细致的治学和实证能最大限度的令我们真观实义。大赞!

2022-02-28
如是?

如是?:感谢张老师的辛勤付出,我和许多人一样错解太久了!能遇到张老师的讲解应该是我坚持读诵此经的福德,而老师的福德更是不可限量

2022-02-26
138xxxx3162

138xxxx3162:老师真是下了大功夫,用几期节目,对比展开讲解一合相,感恩感谢🙏……听明白了……

2021-09-03
8上善若水

8上善若水:张晓洁老师辛苦了!借用金刚经中的一句话,“若能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其福胜彼!”🙏

2021-08-29
137xxxx5049

137xxxx5049:老师,在听哦,谢谢老师,辛苦了

2021-08-29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1 今天我们继续对金刚经第三十品进行讲解。 上面我们分别引用了楞严经的经文和瑜伽师地论的经文来说明,fo和Mile菩萨在其他经典里都明确否定批判过“物质是由最小粒子集聚而成的”这种“一合相”世界观。下面我们回到金刚经第三十品的经文本身继续讲解金刚经第三十品的经文。 看金刚经第三十品的下一句经文(真谛法师译本)。 “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故说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世尊。若执世界为实有者。是聚一执。此聚一执。如来说非执。故说聚一执。” 此句经文是须菩提紧接着上一句关于“邻虚聚”认知的陈述,继续向fo汇报他对“三千大千世界”的认知。 显然“邻虚聚”代表极小,“三千大千世界”代表极大。 须菩提说,三千大千世界,其实都性空非实有,fo您只是为了言语便于凡夫理解所以沿用凡夫的惯用说法说三千大千世界而已。 须菩提继续解释说,世尊,为什么说“三千大千世界其实都性空非实有”呢?因为“世界是实有的”这种世界观的本质,其实就是“聚一执”这种世界观,而如来说过,如来说“聚一执”时只是为了方便和凡夫沟通不得已采用了“聚一执”这种凡夫容易明白的不究竟说法,其实“聚一执”这种认知是妄想并不真实,如果“聚一执”是妄想并不真实,这个世界自然也并非实有,因为“世界是实有的”这种世界观本质上说的就是“聚一执”。 须菩提上述陈述意思的核心点即是,“虚空和合成邻虚然后邻虚再集聚成物质”这种“一合相”思维完全是凡夫妄想出来的,所以“这个世界是实有的”这种世界观也完全是凡夫妄想出来的。 真实的情况是,这个所谓世界上的所谓物质,无论大小,皆是自心所现、如幻、性空、无自性。

2021-08-27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2 再看金刚经第三十品下一句经文(真谛法师译本)。 “fo世尊言。须菩提。此聚一执。但世言说。须菩提。是法非可言法。婴儿凡夫偏言所取。” 这一句经文如果你看的是真谛法师的译文,就如我们此处所看的,正确理解这句经文还没那么难,这句经文如果你读的是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或者是玄奘法师的译文,准确把握这句经文的经意就变得非常困难了。因为我个人认为于此句经文的翻译上,鸠摩罗什法师和玄奘法师的译文非常容易断错句。我们下面对比一下这句经文几位法师的不同译文你就会发现,于这句经文的翻译上,真谛法师是特别加了小心的。 此句经文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为: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鸠摩罗什法师这句经文的译文本身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大部分人读鸠摩罗什法师这句译文都容易断错句从而作出错误的解读。比如,现在很多流通中的鸠摩罗什法师译本都把这句经文作这样的断句: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很显然,上述的错误解读让人感到非常费解:凡夫于此“一合相”生贪著尚可理解,为什么“最小粒子集聚成物质、反过来物质分割可至最小粒子”之“一合相”无法用言语表达呢?“一合相”本身就是凡夫的妄想,用凡夫的语言去描述凡夫于妄想之中的所思所想不是正好恰到好处相应吗?“一合相”指的就是凡夫那种“最小粒子集聚成物质、反过来物质分割可至最小粒子”之世界观,这不表达的清清楚楚吗? 而且,你会发现,此句经文一旦按上述错误解读理解,金刚经第三十品此句末尾经文和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经文之间语义上完全连贯不起来。

2021-08-27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3 接下来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的经文为: “须菩提。若人言。fo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你说说此句“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这句经文,如何和“须菩提。若人言。fo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这句fo的提问,于语义上连贯起来? 其实金刚经第三十品末尾这句经文和金刚经第三十一品所讨论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着的,二者之间关系如此紧密以至于于此处分品都显得非常不恰当。 你之所以没有发现金刚经第三十品末尾这句经文和金刚经第三十一品所讨论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着的,正是因为你没能正确断句、没能准确理解把握金刚经第三十品末尾这句“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等我们回头解释此句经文真谛法师的译文,你就会豁然开朗,那时你就会发现在金刚经结尾处,fo说法于第三十品和第三十一品所说内容的过渡方面过渡得是那么的自然。 下面我们再看此句经文玄奘法师的译文。 此句经文玄奘法师译文为: “fo言善现。此一合执。不可言说不可戏论然彼一切愚夫异生强执是法。” 玄奘法师此句经文翻译得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同鸠摩罗什法师此句经文的译文一样,大部分人读玄奘法师这句译文都容易断错句从而作出错误的解读。比如,现在很多流通中的玄奘法师译本都把这句经文作这样的断句: “fo言善现。此一合执。不可言说。不可戏论。然彼一切愚夫异生强执是法。” 同样的,一旦大家对玄奘法师这句经文作此种断句,大家就非常容易把此句经文的意思错误地解读为:fo说须菩提, “一合相”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凡夫于此“一合相”生贪著。 大家稍作对比就会发现,于金刚经第三十品此最后一句经文的翻译上,玄奘法师的译文和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二者翻译高度一致,所以上面我们所谈到的鸠摩罗什法师译本金刚经第三十品最后一句经文和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经文之间无法连贯起来这个问题,玄奘法师的译文也同样存在。

2021-08-27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4 下面我们回过头来再看金刚经第三十品最后这句经文真谛法师的译文。 此句经文真谛法师的译文为: “fo世尊言。须菩提。此聚一执。但世言说。须菩提。是法非可言法。婴儿凡夫偏言所取。” 大家看出来没有,真谛法师对金刚经第三十品最后一句经文的翻译,和鸠摩罗什法师和玄奘法师的翻译稍有不同。 此处真谛法师的译文表示,世尊并不是说“聚一执”也即“一合相”不可说,相反,此处真谛法师的译文表示,“聚一执”也即“一合相”正仅仅是为了迎合凡夫语言思维习惯所作的世俗方便言说而已,此即此处“fo世尊言。须菩提。此聚一执。但世言说。” 此处真谛法师的译文进一步表示,是那个真实fo“法”也即fo之真实见闻觉知境界世俗言说本不可及,也即,此处真谛法师的译文进一步表示,是那个真实fo“法”也即fo之真实见闻觉知境界本不可用世俗言说表达。但是,本不可用世俗言语表达的fo“法”又必须要用世俗言语才能勉强表达,而一旦用世俗言语勉强表达fo“法”,凡夫又容易于fo勉强表达时的不得已用语自然生妄想联想以致总是理解偏不能正确把握fo所说话语的意思。此即此处“fo世尊言。须菩提。此聚一执。但世言说。须菩提。是法非可言法。婴儿凡夫偏言所取。” 此处“须菩提。是法非可言法。婴儿凡夫偏言所取”之“是法”,指的就是诸fo如来六根见闻觉知之真实法,指的就是诸fo如来六根见闻觉知之无为法。 当金刚经真谛法师的译本和玄奘法师的译本出现分歧的时候,我总是最终求助于金刚经岌多法师的译本来解决分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金刚经第三十品整品岌多法师的译文。 金刚经第三十品岌多法师译文为: “若复善实善家子若。善家女若。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地尘。彼如是色类墨作已。乃至如是不可数。譬如最小聚。彼何意念。善实虽然。彼多最小聚有。善实言。如是如是世尊。多彼最小聚有。彼何所因。彼世尊聚有。不世尊说最小聚者。彼何所因。若彼世尊最小聚说。非聚彼如来说。彼故说名最小聚者。若及如来说三千大千世界者。非界如来说。彼故说名三千大千世界者。彼何所因。彼世尊界有。彼如是抟取有。若如是如来抟取说。非取彼如来说。彼故说名抟取者。世尊言。抟取如是善实。不世俗语不可说。非法非非法。彼小儿凡夫生取。”

2021-08-27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5 要想讲解清楚岌多法师金刚经第三十品这最后一句经文的译文,我们必须把金刚经第三十品整品的内容合在一起再回顾一下。 金刚经第三十品岌多法师译本的白话译文如下: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地尘土,都粉碎成不能再小的最小粒子,然后把这些最小粒子再重新组合集聚在一起做成墨块状,那我问你须菩提,这一分一合之间所产生的最小粒子多不多? 须菩提答复佛说,这一分一合之间所产生的最小粒子很多,为什么我们说这一分一合之间所产生的最小粒子很多呢?因为世尊您问这个问题时说分说合说多说少,其实都是顺应凡夫的语言习惯方便而说,非究竟义。如果世尊您问题中所谓的最小粒子是实有,世尊您就不说最小粒子只是所谓的最小粒子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样说的意思即是,世尊言语提及的最小粒子,其实都性空、无自性、非实有,所以世尊言谈中提及最小粒子时只是顺应凡夫的语言习惯方便而说,非究竟义。世尊言语提及的三千大千世界,其实都性空、无自性、非实有,所以世尊言谈中提及世界时也只是顺应凡夫的语言习惯方便而说罢了,非究竟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世界是实有的”这种世界观,本质上就是“物质都是最小粒子的不同聚合形态”这种“抟取”世界观,而世尊说最小粒子“分合”之“抟取”,其实只是顺应凡夫的语言习惯方便而说罢了,最小粒子“分合”之“抟取”只是凡夫的攀缘妄想并不真实,其实于第一义谛并没有什么最小粒子呀分呀合呀这些事情,世尊刚才提问时说最小粒子说分说合说多说少都仅仅是为了顺应凡夫的语言习惯不得已那么说而已。 听了须菩提的上述答复,世尊说,须菩提呀,凡夫之所以于我的言语表达会生“抟取”想并心生执着,主要是因为那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法非非法凡夫的言语本不可及,但我又不能因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法非非法凡夫的言语本不可及就干脆完全不阐释它,勉强阐释它就必须要用凡夫的语言、就必须要用凡夫惯常的表达,用凡夫的语言、用凡夫的惯常表达凡夫又常常自然地堕到这些惯常表达惯常的意思里去于语言本身自带的妄想无法超越因而心生不实执着。 以上即是金刚经第三十品内容的完整白话译文。

2021-08-27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6 岌多法师对金刚经第三十品最后一句经文的翻译是: “世尊言。抟取如是善实。不世俗语不可说。非法非非法。彼小儿凡夫生取。” 简单地来说,金刚经第三十品最后一句经文表达的核心意思即是,fo一开口问“以三千大千世界地大微尘。烧成灰末。合为墨丸如微尘聚。须菩提。汝意云何。是邻虚聚宁为多不”之类的问题,凡夫马上就会误以为fo支持“一合相”这种世界观,fo说,诸如此类的fo说法容易被误解误读,都是由fo向凡夫说法面临无法回避的语言困境这种局面所造成的。 于岌多法师此句经文的译文,一定要明白“不世俗语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这句话指的不是“抟取”。 “抟取”即是指所谓最小粒子分合之“一合相”,而所谓最小粒子分合之“一合相”完全是凡夫的攀缘妄想,所以“不世俗语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不可能指的是“一合相,非法非非法,不世俗语不可说。” 岌多法师此处译文这个“不世俗语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说的是fo的真实见闻觉知境界,也即那个无上正等正觉,非法非非法,本言语不可及,可是又不能因为言语不可及就不说,而勉强说时又非得用符合凡夫语言思维习惯的表达不可,可是一旦用符合凡夫语言思维习惯的表达描述它凡夫又会于言语表达本身生取着。 所以金刚经第三十品最后一句经文的翻译,真谛法师的译文和岌多法师的译文于小的细节上虽有少许不同,但整体经义的把握上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当然于金刚经第三十品最后一句经文的翻译,鸠摩罗什法师和玄奘法师经义的把握上也和岌多法师的译文是一致的,只不过鸠摩罗什法师和玄奘法师译文的语言组织,更容易让读者出现断句错误从而导致解读错误。 所以金刚经第三十品最后一句经文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应该这样强调断句: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所以金刚经第三十品最后一句经文玄奘法师的译文应该这样强调断句: “fo言善现。此一合执。不可言说不可戏论然彼一切愚夫异生强执是法。”

2021-08-27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7 也即,是那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言语不可及,但又不能因为它言语不可及就干脆完全不阐释它,勉强阐释它就必须要用凡夫惯常的表达,用凡夫惯常的表达凡夫又常常自然地堕到这些惯常表达惯常的意思里去于语言本身自带的妄想无法超越从而于“一合相”生不实执。 高级厨师,用家常的食材他就能烹饪出令人回味无穷的佳肴,而一般人,用家常的食材他只有本事做出味道也很家常的家常菜,这就是差距。 佛法何等的微妙,语言表达起佛法来常常让表达的人感到力不从心左右为难,所以佛等于是于金刚经第三十品的最后感叹,凡夫啊,我用你的语言给你说佛法,可是于那个微妙的“言外之意”你总是不敏感你总是会错我的意。 所以佛等于是于金刚经第三十品的最后感叹,凡夫啊,我用手指指月亮给你看,可是你总是不知道顺着我指头所指的方向去远望那轮明月,我给你一指月亮反而总是我的指头深深地吸引了你。 此即此处金刚经第三十品最后这句经文所说,“世尊言。抟取如是善实。不世俗语不可说。非法非非法。彼小儿凡夫生取。” 所以,岌多法师的译文说得很明白,“抟取”是这么回事:那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世俗语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而一旦用“世俗语”去表达那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些悟性不够的“小儿凡夫”又容易错解佛意生“抟取”想。此处“彼小儿凡夫生取”之“取”指的就是“抟取”妄想。所以“抟取”是“小儿凡夫”错解佛意所生之“取”,所以“抟取”是妄想。 岌多法师此处译文里的“抟取”,对应的即是鸠摩罗什法师译文里的“一合相”,所以“一合相”是“小儿凡夫”错解佛意所生之妄想。 很多人解释金刚经居然把“一合相”解释为“一相无相之实相”,这种解释完全是错误的。把“一合相”解释为实相的人我估计主要是受了鸠摩罗什法师金刚经第三十品译文中这句经文的影响,即是,“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他们把鸠摩罗什法师这句译文的意思错误地理解为“世界的实相,即是一合相。”一旦你对比“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这句经文岌多法师、真谛法师和玄奘法师的译文你就会发现,鸠摩罗什法师此句译文“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所要表达的意思根本不是“世界的实相,即是一合相”这个意思。

2021-08-27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8 “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对应的岌多法师的译文为: “彼世尊界有。彼如是抟取有。” 显然岌多法师这句译文的意思不是“世界的实相,即是一合相”这个意思。岌多法师此句译文“彼世尊界有。彼如是抟取有”的意思更像是,“如果执世界为实有,才会有最小粒子聚合而成世界这样的抟取世界观。” “抟取”之“抟”字的意思,就是“把东西捏聚成团”的意思,比如把很多尘土粘点水抟成一团。此处岌多法师译文中的“抟取”,对应的就是鸠摩罗什法师译文中的“一合相”。 玄奘法师把“一合相”翻译成了“一合执”,真谛法师把“一合相”翻译成了“聚一执”。我个人认为“抟取”、“一合执”、“聚一执”这些翻译都比“一合相”翻译得好,因为“一合相”这个翻译不够形象,而且“一合相”这个翻译容易让人误以为“一合相”表达的是“一相无相之实相”。 “一合执”、“聚一执”这样的措辞就不容易被人误解为“实相”,为什么?因为“执”这个字在fo经里默认的意思即是“强有此执”“妄有此执”。 比如金刚经第二十五品有云(玄奘法师译本) “善现。我等执者。如来说为非执。故名我等执。而诸愚夫异生强有此执。” 所以金刚经第三十品如果大家读玄奘法师译本读到这句: “何以故。世尊。若世界是实有者。即为一合执。如来说一合执。即为非执。故名一合执。” 大家就不太容易把此句经文里的“一合执”误解为“实相”,因为“一合执”这个表达里的“执”字太刺眼,稍稍读过fo经的人都知道“执”字一般都是和妄想联系在一起,比如“我执”“有情执”“命者执”等等。更何况此句经文末尾须菩提还作了补充说明,也即,“如来说一合执。即为非执。故名一合执。”此句说明的句子结构和金刚经第二十五品此句“我等执者。如来说为非执。故名我等执。而诸愚夫异生强有此执”结构几乎完全一致。也即,“如来说一合执。即为非执。故名一合执”这句经文的意思即是说,“如来说法时所言及的貌似一合执世界观的相关内容,其实都不是第一义谛的究竟说法,如来只是在顺应凡夫的言语习惯姑且这么说罢了。”

2021-08-27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

张晓洁解释金刚经:9 所以金刚经第三十品如果大家读真谛法师译本读到这句: “何以故。世尊。若执世界为实有者。是聚一执。此聚一执。如来说非执。故说聚一执。” 大家更不容易把此句经文里的“聚一执”误解为“实相”,因为真谛法师译文表达得更清楚,此处真谛法师译文说“若‘执’世界为实有者。是聚一执”,也即,本来“所说此邻虚聚。如来说非邻虚聚。是故说名为邻虚聚。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故说三千大千世界。”也即,本来小如最小粒子也好,大如世界也罢,都并非实有,如来言谈说最小粒子、说世界都只是在顺应凡夫的语言习惯姑且这么说罢了,可是,如果有人“强执”世界为实有,那他“强执”世界为实有的世界观就是“聚一执”,而如来说法时所言及的貌似聚一执世界观的相关内容,其实都不是第一义谛的究竟说法,如来只是在顺应凡夫的言语习惯姑且这么说罢了。 也即,如来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持有“聚一执”这种世界观的话,那是你自己的问题,是因为你自己“强执”世界为实有。你不要把你持有的“聚一执”这种世界观找如来来背书,这个锅如来不背。你不要以为如来说法时有时谈及了“以三千大千世界地大微尘。烧成灰末。合为墨丸如微尘聚。须菩提。汝意云何。是邻虚聚宁为多不”类似这样貌似支持“聚一执”世界观这样的话,你要明白,如来说这样的话并非第一义谛究竟而说,如来这样说,只是为了方便交流在顺应凡夫的语言习惯姑且方便而说。其实,“所说此邻虚聚。如来说非邻虚聚。是故说名为邻虚聚。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故说三千大千世界。”其实,“此聚一执。如来说非执。故说聚一执。” 岌多法师此句经文的译文为: “彼世尊界有。彼如是抟取有。若如是如来抟取说。非取彼如来说。彼故说名抟取者。” 大家读岌多法师此句译文,大家也不容易把“抟取”误解为“实相”。 首先,“彼世尊界有。彼如是抟取有”这个表达本身相比于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本身就不那么容易产生误解。 其次,就像“执”字一样,“取”字本身在fo经里多指妄想,所以“抟取”因为有一个“取”字,就像“一合执”“聚一执”里有一个“执”字一样,也不太容易被误解为“实相”。 诸位,为了解释清楚金刚经第三十品里“一合相”的所指,我可谓下了大功夫,你听明白了吗? 所以诸位,研学金刚经想要把握经义,光读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本是肯定不够的。

2021-08-27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