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四)》创作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诗人被贬荆州刺史期间。此诗以寓言形式,借“孤鸿海上来”与“双翠鸟”的对比,隐喻自身遭际与朝堂权斗。孤鸿象征诗人孤寂渺小的处境,而“双翠鸟窃居高位”暗指李林甫、牛仙客等政敌,以“三株树神话意象”影射其短暂权势。
诗中通过“金弹丸猎取翠鸟”的警示,揭示权贵显赫易招祸患的道理,体现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劝诫风格。诗人以“高明之家鬼瞰典故”暗讽政敌锋芒外露,终将引火烧身,同时以“孤鸿游冥冥避祸”表明自身超脱态度,选择远离纷争以全身远害。
全诗结构缜密,语言质朴,意象双关。前四句叙事简洁,后六句以孤鸿独白展开,通过“翠鸟营巢招致危机”与“三株树”象征体系的呼应,强化了哲理深度。末句“今我游冥冥”以苍茫意境收束,既呼应开篇的孤渺感,又凸显诗人晚年对宦海沉浮的透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