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过个人经历阐述成为异教徒的心理演变过程,强调宗教本质应基于个体真诚的宗教经验。他出生于牧师家庭,早期接触基督教教义,却在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中逐渐质疑赎罪说等核心教义,最终因无法调和基督教对道德行为的复杂解释与自身对宇宙观的理性认知,选择脱离基督教体系。
作为异教徒,作者主张信仰应回归自然与简单,反对启示的权威性和神学教条对道德行为的过度包装。他认为异教徒的宇宙观更贴近对生命本质的尊重,主张以理智诚恳的态度直面世界,既不依赖上帝庇佑,也不陷入对永生或救赎的执念。
文中对比了中国异教徒与基督徒的差异,指出前者以务实态度接纳生命有限性,将道德行为视为自然选择而非宗教规训。作者批判基督教中“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逻辑,并以科学视角解构神学矛盾(如处女生儿、原始罪罚),强调宗教经验的有效性需脱离教派束缚,回归个人对真理的直接探索。
最终,作者将异教信仰定义为对造物者的敬畏与生命尊严的体认,主张通过独立思考和直面现实实现心灵的自在,而非依赖启示或教义构建的虚幻安全感。这一转变过程既包含对基督教教义矛盾的理性反思,也体现了对道家思想与佛教生命观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