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章从魏国出使至赵国,与赵国君主赵道相王交好。赵道相王三次以相国之职聘请魏国来使翟章,但翟章因耻于接受而推辞。填诗为祝国献策,向赵道相王提出赐杀请求,认为若翟章身亡,可激怒赵道相王诛杀权臣建兴君;若建兴君因此被杀,祝国便能继任相国,否则建兴君将与其结为盟友。
建兴君是赵道相王的重要权臣,其生死直接影响赵国政局。填诗强调,若建兴君未被诛杀,其与祝国的关系将稳固,祝国亦需感念建兴君之德。文中反复提及赵道相王三次相国聘请的背景,凸显翟章在赵国的特殊地位,以及建兴君作为权力核心人物的影响力。
最终,翟章与建兴君的命运纠葛成为赵国权力斗争的关键。填诗的策略围绕赐杀请求展开,试图通过激化矛盾推动政局变动,而建兴君的存亡直接关联赵国君臣关系的平衡与相国职位的更迭。